皮膚癌的病理分類如下:
?。ㄒ?基底細胞癌
皮膚基底細胞癌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發(fā)生于表皮和附件結構的基底細胞層。大部分發(fā)生在40歲以上的成年人,占95%。病理分類為基底鱗形細胞型、表皮下基底細胞型、表淺潰瘍型?;作[形細胞型在基底細胞內(nèi)有鱗形細胞癌巢和角化珠,有鱗形細胞癌時可發(fā)生轉(zhuǎn)移,應按鱗形細胞癌治療。表皮下基底細胞型表皮可完整,亦可伴有潰瘍。在癌巢中央有囊腔形成,囊腔周圍的癌細胞常發(fā)生空泡變性。癌細胞可成管狀或腺樣結構,排列成索狀網(wǎng)狀或島嶼狀。表淺潰瘍型常為多發(fā)性,癌巢成實質(zhì)團塊狀、巢狀或條索狀,由基底層向深層浸潤。癌蠻陶囤的細胞呈核狀或立方形排列柵欄狀。癌巢中央的細胞排列紊亂,呈多邊形、卵圓形或梭形,細胞漿少,核染色深,核分裂相多見。有時癌細胞內(nèi)含有黑色素,黑色素位于核頂部。部分癌細胞群與表皮相連,表皮常發(fā)生萎縮或潰瘍,真皮內(nèi)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和纖維組織增生。
(二)鱗形細胞癌
鱗形細胞癌起源于表皮細胞,大部分癌細胞都分化比較好、高分化的鱗形細胞癌約占75%,癌細胞呈乳頭狀、巢狀、條索狀或腺樣結構,可浸潤至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按細胞分化程度分為4級:I級為分化成熟的鱗形細胞,具有細胞間橋和癌珠,癌珠為鱗形細胞癌特征性結構,由同心性排列的角化癌細胞形成。Ⅱ級:以棘細胞為主要成分,并具有明顯的異型性包括細胞體積增大,核大小不等,染色深淺不一,核分裂相多見,癌珠少見,且其中央有角化不全。Ⅲ級:細胞分化差,表皮層大部分細胞排列紊亂,細胞體積增大。核大且異型明顯,核分裂相多見,無癌珠,但有個別細胞呈角化不良,病變在表皮內(nèi)呈輻射狀擴展、垂直浸潤真皮層較晚。Iv級:為未分化型、無棘細胞也無細胞間橋和癌珠。癌細胞小而呈梭形、核細長而染色深,伴有壞死和假腺樣結構。
(三)皮膚原位癌
皮膚表淺鱗狀細胞原位癌,基底膜完整無損,表皮層增厚,內(nèi)含排列紊亂的不典型細胞,層次不清,表面有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棘細胞明顯肥厚。全層細胞體積均增大具異型性,核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染色深淺不均。此外,可見含有巨核的較大的上皮細胞稱為巨瘤細胞,或有多個核聚集在一起的多核巨細胞,偶見癌珠。
?。ㄋ模┤橄偻釶aget病
Paget細胞認為發(fā)源于表皮內(nèi)大汗腺管,體積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胞漿豐富而透亮,核大而染色深。癌細胞在基層和底層膜間向表皮浸潤,聚集成巢狀,偶然排列成腺樣結構。
由于現(xiàn)在社會環(huán)境的污染,皮膚癌等許多疾病漸漸多了起來。皮膚癌的癥狀由于早期比較不明顯,往往被人忽視或誤診為其他皮膚病。作為常見的腫瘤疾病,皮膚癌是危害很大的,要特別注意皮膚癌的癥狀一些早期表現(xiàn)。
1、出血狀況。皮膚癌的癥狀早期會出現(xiàn)只需經(jīng)輕微刺激就會出血,而一般的皮膚疾病多數(shù)無此特征,這就是皮膚癌的癥狀表現(xiàn)中最容易分辨的。
2、結痂狀況。如果皮膚無緣無故結痂,特別是結痂之后長期不消失者,要引起高度注意。這也屬于皮膚癌的癥狀早期表現(xiàn)。
3、暴露于陽光的部位,諸如頭、頸、手背、胸、背部等,如系突性生長物,且長久不消失,此時便要對此引起注意。對長久不消失的暗瘡也應提高警惕。這些皮膚癌的癥狀較為常見。
通過觀察皮膚癌的癥狀,可以簡單地了解下皮膚癌的病因,做好防護工作,防止惡化。同時,還及時去醫(yī)療機構進行治療。分清皮膚癌的癥狀和其他皮膚病的區(qū)別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長期在戶外工作的職業(y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