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腫瘤頻道 > 醫(yī)學前沿 > 癌癥免疫療法:從國外到國內

癌癥免疫療法:從國外到國內

2014-06-25 來源:健客網(wǎng)社區(q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癌癥免疫療法量身定制的適應癥是黑素瘤,因為黑素瘤中存在大量T細胞浸潤,對T細胞激活性的藥物比較敏感,但這個適應癥在中國沒有市場,國內每年新發(fā)病例才2萬,加上國內對高端生物制品的消費能力有限,所以中國在研制新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中國有自主研發(fā)新藥的能力,但是懷疑中國有消費高端藥品的能力。

 

    ASCO2014已經(jīng)結束,今年最亮麗的數(shù)據(jù)仍然是anti-PD1單抗治療黑素瘤的兩項Ib期試驗:nivolumab (3 mg/kg) + ipilimumab (1 mg/kg)實現(xiàn)94%的1年生存率、88%的2年生存率,雖然副作用可能有點大(62%的患者出現(xiàn)3/4級治療相關不良反應,23%的患者因為不良反應停止治療);而MK-3475對于ipilimumab治療后進展的患者也實現(xiàn)了28%的客觀應答率,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5.4個月。
 
    如今nivolumab、MK-3475、MPDL3280A都拿到了FDA突破性藥物資格,Merck已經(jīng)遞交MK-3475的上市申請,PDUFA日期為2014年10月28日,nivolumab、MPDL3280A、MEDI4736應該也在2015-2016年間上市。MK-3475的I期試驗(NCT01295827)注冊時間是2011年02月,今年10月就將通過FDA審批上市,Big Pharma的臨床推進速度讓人吃驚。
 
    Anti-PD1/PDL1單抗的上市越來越近,各大分析機構也趕忙預測市場分布,Bristol-Myers Squibb起步早、數(shù)量多、適應癥廣,市場份額可能是最大的,Merck臨床推進速度快,搶先上市也有不錯的機會,Roche、AstraZeneca收拾殘局。不過Bristol-Myers Squibb的兩個副作用相對較大,2020年以后面臨大量競爭可能走弱。
 

企業(yè)
新藥
適應癥
受試者數(shù)
試驗費用
上市時間
2020年銷售額
Bristol-Myers Squibb
ipilimumab
黑素瘤、NSCLC、RCC、卵巢癌、HL
8517
6.49億
2011年
22.42億
nivolumab
2015年
47.95億
Merck
MK-3475
黑素瘤、NSCLC
5434
3.27億
2014年
33.50億
Roche
MPDL3280A
NSCLC、RCC、UBC
2658
1.89億
2016年
15.34億
AstraZeneca
MEDI4736
NSCLC
2398
1.45億
2016年
11.93億

HL:霍奇金淋巴瘤;NSCLC:非小細胞肺癌;RCC:腎細胞癌;UBC:尿路膀胱癌
試驗人數(shù)及費用來自Bloomberg;2020年銷售額預測來自DrugAnalyst Consensus。
 
    就國內的情況而言,ipilimumab是2011年申報臨床,nivolumab和MK-3475都是2014年05月申報臨床。國產(chǎn)的anti-PD1/PDL1有中美華世通、中山康方、上海君實、四川大學、復旦大學、百濟神州等,目前都還沒有申報臨床,上市時間應該會晚于外企,畢竟都是小企業(yè)或學術機構,研發(fā)資金很難一步到位,申報注冊也不是輕車熟路。
 
    癌癥免疫療法量身定制的適應癥是黑素瘤,因為黑素瘤中存在大量T細胞浸潤,對T細胞激活性的藥物比較敏感,但這個適應癥在中國沒有市場,國內每年新發(fā)病例才2萬,跟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不在一個數(shù)量級。國內最想做的適應癥應該是非小細胞肺癌(目前還沒有anti-PD1/PDL1單抗治療胃癌、肝癌的陽性數(shù)據(jù)),上市的話大概要300例數(shù)據(jù),臨床試驗費用估計要1億RMB。
 
 
 
    國內能掏1億RMB的土豪多得是,問題是這種藥物在歐美一定有市場,在中國則是市場難料,國內對高端生物制品的消費能力有限。就拿中信國健的益賽普來說,定價已經(jīng)是低得不能再低了,每月只需大約6000元RMB,價格只有依那西普的1/3不到,而且競爭者很少,但年銷售額也只到了5-10億RMB這個級別,與歐美數(shù)百億美元的anti-TNF市場沒得比。
 
    因為癌癥種類繁多,臨床治療又是細致地分期、分型,適用某種抗癌藥的患者數(shù)量其實很少,用藥治療時間也不長,這導致抗癌藥歷來是天價。伊馬替尼仿制藥定價是4500/月,自主研發(fā)??颂婺崾?2000元/月,自主研發(fā)anti-PD1單抗的定價起碼是15000元/月,這筆錢誰來支付?
 
    如果完全由患者自費,癌癥免疫療法在中國救不了多少人,反而會帶來大量不穩(wěn)定因素,還嫌醫(yī)療體系不夠亂嗎?醫(yī)保支付?這倒是有可能,問題是企業(yè)、市場都沒有決定權,這個風險是投資者最不愿意面對的。辛辛苦苦投入上億元,痛苦地堅持10年將新藥推上市場,最終取得多大收益完全被別人操控。
 
    這就是中國新藥研發(fā)的困境,政府全力支持你做新藥,患者呼天搶地要你做新藥,但支付方只是一句“等你做出新藥再說”打發(fā)了。我相信中國有自主研發(fā)新藥的能力,但是懷疑中國有消費高端藥品的能力,不確定投資做新藥是否比余額寶的收益高。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chǎn)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