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加德納認為,美國630萬死于癌癥的病人中有80%的是被嚇死的,這種說法道出了人們對癌癥的恐懼之感。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世界衛(wèi)生組織針對惡性腫瘤明確提出三個“三分之一”的觀點:三分之一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壽命的。
國內腫瘤界著名權威孫燕院士認為:需要對癌癥重新定義:它是一種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只要加強預防,及早發(fā)現,及早治療,再加上越“瞄”越準的新藥,癌癥就并沒有那么可怕了。2006年,國際腫瘤研究所所長皮特·波勒(P.Boyle)說得更明確:很大一部分腫瘤(癌癥)是可以預防的,故要積極預防那些可以預防的癌癥;部分早中期腫瘤是可以治愈的,故要積極治療那些可以治愈的癌癥。得了癌癥并不可怕,只要抗癌方法選擇合適就能獲得重生??茖W研究表明人體內蘊藏的抗癌能力是巨大的,若被調動發(fā)揮得當,它的抗癌力將高出平時數十倍。
生物免疫細胞治療是通過加強自身內部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來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對身體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這樣,我們就不必以犧牲體內的正常細胞為代價來對癌細胞進行斬盡殺絕,而是讓他們在體內“和平共處”,使癌癥也變成像糖尿病、心臟病等一樣的普通的慢性疾病。對中晚期癌癥患者來說,由于對各種創(chuàng)傷性療法的耐受性很差,再加上本身癌瘤生長較慢,與其殺癌不成,反受其害,甚至加速死亡,不如與癌和平共處、帶癌生存。
我們知道,癌癥是因人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低下所致,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自身免疫系統(tǒng)功能來解決。如:通過強化自身免疫系統(tǒng)功能,引導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殺滅體內的癌細胞,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這種新型的癌癥治療技術稱為生物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生物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是應用免疫學的原理和方法,激發(fā)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從而殺傷或抑制腫瘤生長的生物治療技術。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三大常規(guī)治療方法之后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方式,又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有希望完全根治癌癥的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