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可能對中藥有不少研究,但多用于治病救人,那么大家又是否知道中藥其實可以當(dāng)菜吃呢?這樣既不需用捏著鼻子喝苦藥,又可以起到更好的養(yǎng)生作用,可以好好地實現(xiàn)其營養(yǎng)價值,是一種非常推薦的飲食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中草藥可以當(dāng)菜吃吧。
薄荷
剛采摘的薄荷葉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敗火、疏風(fēng)散熱、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等多種保健功效。薄荷除了用來泡茶外,還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與鯽魚一起煲湯。需要提醒的是,有夜間盜汗、煩躁不安、皮膚瘙癢、吹風(fēng)容易感冒等癥狀的人以及脾胃虛寒、腹瀉者要少吃。
蒲公英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解腹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樣,可生吃、炒食、做湯,還可焯水后涼拌。但臉色蒼白、無力怕冷、受風(fēng)易感冒及脾胃虛弱者最好不要吃。
馬齒莧
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淤消腫的作用,其嫩莖葉可作為蔬菜食用,也可曬制成干菜。馬齒莧可以用來炒雞蛋,還可涼拌。但其含草酸較多,烹調(diào)前最好焯水。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受涼易腹瀉的人及孕婦忌食。
穿心蓮
穿心蓮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作用,可治療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泄瀉痢疾、毒蛇咬傷等。穿心蓮能夠清熱解毒,涼拌吃更能保持其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但穿心蓮性涼,體虛、容易腹瀉和體寒的人最好少吃。
茨菇
茨菇屬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處暑開始種植,元旦春節(jié)期間收獲上市,口感細(xì)膩、綿實,略顯甘甜,味道與山藥略微相似。其作為蔬菜,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維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不僅可作蔬菜食用,還有解毒功能。
茨菇也是南方菜,在廣東又稱薯菇,上市時間為10月上旬至年底。據(jù)說,江浙一帶的人很喜歡吃茨菇,但多數(shù)市民并不認(rèn)識它,有的市民圖新鮮,邊買邊請教吃法。其實,它的吃法很簡單,用刀削去表皮,或用開水燙一下,揭去表皮后,切成塊燒肉或切片清炒,也可蒸煮來吃。
板藍根
板藍根屬寒涼藥性的蔬菜,可清熱解毒,適用于上呼吸道有炎癥的人,如果家里有人經(jīng)?;佳屎硌?、口腔炎、牙齦炎,可買點回家涼拌著吃,但像消化不良的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虛寒、長期腹瀉的病人,要慎用板藍根。近年來,其作為新特蔬菜,開始走上市民餐桌,常見烹飪方法,主要以
涼拌為主。
秋葵又名黃葵、補腎菜、羊角豆、洋辣椒、咖啡黃葵,原產(chǎn)于非洲等地,其嫩果(莢)肉質(zhì)柔嫩、潤滑,風(fēng)味獨特,營養(yǎng)價值高,堪比人參,卻比人參更適合日常食補,可炒食、煮食、涼拌、制罐頭、做湯及速凍加工等。其富含鋅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防癌抗癌的機能。另外,秋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纖維,不僅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膚美白、細(xì)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