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thers和Lee(1992)報道最終被診斷未梗阻性輸尿管結石的患者大約25%最初被誤診為闌尾炎、憩室炎或胎盤分離。大多數患者除表現為腰痛外,多伴隨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有時會伴隨泌尿系感染。正常妊娠時也會偶爾出現血尿,但結石患者出現無痛性血尿是很少見的。對妊娠期輸尿管結石患者而言,特別重要的是留取尿液進行尿培養(yǎng)檢查,原因是孕婦膿尿并不少見而且能減低尿培養(yǎng)檢測的敏感度。如孕婦存在持續(xù)泌尿系感染或分解尿素微生物感染,應考慮泌尿系結石的診斷。其他可能提示尿石癥的癥狀有刺激性排尿癥狀、寒戰(zhàn)、惡心和嘔吐。但其他急腹癥也可能引起類似癥狀,泌尿外科醫(yī)生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應高度關注。
泌尿系結石的孕婦一個重要的問題:放射線
妊娠期尿石癥的首要問題是放射性檢查對胎兒的影響
放射線對胎兒的主要影響有畸形發(fā)生、致癌作用和誘突變作用。放射檢查的這些危險性與接受放射檢查時的妊娠時間和所接受的X線照射量有關。妊娠期的最初三個月是器官形成和細胞快速分化期,胚胎對放射作用極為敏感。盡管在妊娠的第二個3個月和第三個3個月胎兒對放射的致畸作用敏感性明顯減低,但X線的暴露仍增加了孩子出生后患惡性腫瘤的危險性。
放射性劑量對胎兒的影響
放射線對胎兒發(fā)育的影響與胎兒孕齡、放射劑量有關,妊娠3周內,胚胎對放射線高度敏感,在此期接觸放射線,可導致胎兒死亡;妊娠3~10周,是胎兒器官發(fā)生期,在此期內接觸放射線,可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發(fā)生;妊娠8~15周,放射線暴露影響大腦功能發(fā)育,可導致胎兒智力發(fā)育遲緩;妊娠晚期接觸放射線,可能導致胎兒出生后白血病、實體腫瘤的發(fā)生,其發(fā)生率約1/5000。胎兒吸收放射線的劑量與放射醫(yī)師技術操作精度、母體形態(tài)有關,胎兒接受低于50mGy的放射劑量未見胎兒生長發(fā)育與先天性畸形的報道,目前大多數放射性檢查的放射線劑量均低于此域值。美國婦產科學會推薦“(育齡)婦女應該了解單次X線檢查不會造成有害性影響。”尤其是,低于50mGy的放射性檢查與胎兒畸形或妊娠缺陷的增加無關。
在妊娠中、晚期進行X線檢查,對胎兒生長發(fā)育不會造成明顯危害。在妊娠中期,應用IVU診斷妊娠結石,安全性較高,而且可有效提高妊娠泌尿系結石診斷準確率;認為妊娠期婦女如遇以下情況,可考慮進行IVU:抗生素治療48小時仍持續(xù)發(fā)熱、血尿素肌醉升高、超聲診斷腎積水、持續(xù)嘔吐導致脫水癥狀等可考慮采用限制性IVU。應當注意的是,新生兒出生第1周有一個甲狀腺功能減退期,由于胎盤可吸收少量的碘造影劑,對胎兒甲狀腺功能造成一定影響,所以不建議在妊娠晚期進行IVU。如果在注射造影劑后30分鐘攝片(包括或不包括2小時延遲攝片),胎兒接受到的放射劑量將大大降低,每次約為0.5mGy,大大低于50mGy的安全域值,如果能夠做到縮短檢查時間、精確定位、降低電壓(60~70KV)、實現最大的胎兒屏蔽、以及患者傾斜體位,可進一步降低放射線對胎兒的輻射劑量。
目前并未確定多低的放射劑量不會對胎兒產生負面影響,但猜測任何程度的X線暴露都會產生一定的危險性。超聲仍是診斷妊娠泌尿系結石是最基本的檢查方法。超聲波不會因導致組織溫度升高而對胎兒發(fā)育產生有害性影響,多普勒超聲(US)在理論上可導致組織溫度升高,但臨床上尚未發(fā)現其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的報道。實時超聲檢查腎皮質、腎盂腎盞系統、擴張的輸尿管、以及偶然發(fā)現的結石,均不會對胎兒造成危害性影響,因此,超聲檢查可作為妊娠期檢查的首選。
超聲檢查診斷孕婦腎結石
雖然超聲檢查可以提供腎臟的完整顯像,但是卻不能完全的顯示輸尿管及其內容物。而且,懷孕期間的腎積水容易與結石梗阻引起的腎積水相混淆??梢赃M行限制性的靜脈腎盂造影術,包括一次透視和在注射顯影劑30分鐘后一張腹平片。每張腹平片對胎兒的暴露是0.1rad或0.2rad,遠遠低于1.2rad的閾值,超過閾值危險性增加。在器官發(fā)生和胎兒巨大危險的孕期前三個月,X線照射尤其要避免。
但是,超聲診斷妊娠泌尿系結石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如敏感性不高,結石診斷準確率在34%~86%之間,特異性也不高,不能鑒別結石性梗阻與生理性腎積水,對盆腔段輸尿管結石的診斷準確率較低。經陰道超聲可提高盆腔段輸尿管結石診斷準確率,該技術在臨床中較容易得到推廣應用,其缺點是不能對輸尿管上段結石作出相應檢查診斷。多普勒超聲評價腎血流阻力指數(RI)有利于提高輸尿管結石診斷的準確率,RI不受非梗阻性妊娠生理性腎積水的干擾,不影響輸尿管梗阻所致上尿路積水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核素掃描診斷妊娠泌尿系結石
核素掃描也是一項能評估孕期患者受懷疑側輸尿管梗阻的功能檢查,而且受到放射的影響也有限。但是排人膀胱的同位素蓄積后可對胎兒有很大影響,因此接受該檢查的孕期患者需要大量飲水及頻繁排尿以減低這種影響。遺憾的是該放射顯像技術不能良好顯示結石及解剖改變。
核素掃描診斷妊娠泌尿系結石優(yōu)于IVU,其理由是:在進行核素檢查時胎兒所接受輻射劑量僅為IVU的1/10,而月核素掃描可清楚的顯示腎臟排泄功能,較準確定位輸尿管梗阻部位,通過多飲水、多排尿可減少同位素在體內的停留時間降低核素輻射對胎兒的影響。其缺點是無法收集輸尿管梗阻的解剖性資料,影響泌尿系結石診斷的準確性。螺旋CT對于尿路結石的檢出率可達100%,但CT放射劑量大,對胎兒輻射劑量大大高于胎兒所能接受的安全劑量(SOmGy),所以一般不推薦作為妊娠泌尿系結石的檢查方法。個別作者報道,精確定位與快速攝片可降低CT檢查放射量,減少對胎兒的危害性作用,但大多數專家認為,為保障胎兒發(fā)育安全,在妊娠期應避免常規(guī)使用CT。
核磁共振診斷妊娠泌尿系結石
核磁共振(MRI)并不依賴離子化放射或造影劑,使之成為評估孕期患者的極具吸引力的工具。由于MRI不能顯示結石,結石在MRI影像中僅表現為一種在高信號密度尿液中的充盈缺損。MRI對顯示較小體積的結石極為困難。Spencer及其同事(2004)報道了利用MRI評估孕期患者腎積水和腰痛的結果。該作者認為該技術能準確區(qū)分孕期患者的生理性腎積水及輸尿管梗阻引起的積水。
核磁共振(MRI)被認為對孕婦及胎兒發(fā)育無害,T2加權連續(xù)脈沖MRI聯合造影劑成像技術對于病理性輸尿管梗阻該技術診斷準確率可達93%~100%,有望取代IVU成為妊娠泌尿系結石的主要檢查方法;其缺點是,MRI不能直接顯示輸尿管結石,只能通過一些獨特的影像征象提示結石存在的可能,如:擴張輸尿管內的充盈缺損、盆腔段輸尿管呈靜態(tài)的柱狀尿(astandingcolumnofurine)合并相鄰輸尿管擴張(doublekinksign雙扭結征)等,而不能鑒別其它MRI病理特征包括:輸尿管解剖性梗阻,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輸尿管膀胱交界處狹窄)、輸尿管中斷(盆腔輸尿管逐漸變細)、}腎周或輸尿管周圍水腫等。而且,由于對釓造影劑的使用經驗有限,美國放射防護局不推薦在妊娠早期進行注射含釓造影劑的MRI檢查。但是,MRI在鑒別其它原因所致妊娠急腹癥方面有其獨特優(yōu)勢:可鑒別非尿路性病變(如闌尾炎、卵巢扭轉等)、存在腎功能障礙的情況下可提供高質量泌尿系統影像。由于MRI利用率低、易受金屬物干擾、費時較長、費用較高、可能產生幽居恐懼癥等,對于可疑妊娠泌尿系結石患者,MRI可作為第二線的檢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