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是長白山一帶深山老林里的一種五加科植物,喜陰涼,混在雜草中不容易認出。秋天時,人參結出紅紅的果子,就比較容易認出來了。每到秋天,挖參人就搭伙進山,他們叫“趕山”。
采參有許多講究。發(fā)現(xiàn)了人參,要先報告“把頭”(領隊),“把頭”帶領大家“喊山”,然后用紅繩子系住人參的莖。采參人認為,人參是有靈性的,稱為人參娃娃(或稱為棒棰而避諱叫參),不喊不系它會跑掉的。一套儀式做完,開始用專門的挖參工具挖參,細心地將參連細須完整挖出(挖參人叫抬出來),然后用苔蘚包好再包上樺樹皮。最后還要將人參果(籽)丟在附近,以便將來再長參。采挖所有中藥的過程中,唯有人參最為神秘、莊重、復雜,人參所附帶的重重神秘,讓古人對它懷有獨特的心情。
說到底還在于人參的難得和名貴。一群人進山采參,有的趕山一趟只采挖到幾根小參,有的可能整個冬天沒見到人參影?,F(xiàn)在因野山參資源瀕臨滅絕,國家已列入保護不準再采挖了。
人參是一種多年生植物,第一年生的,出來三個小葉,當?shù)厝私?ldquo;三花”,兩年生長出一個復葉,叫“巴掌”,三年生兩個復葉叫“二甲子”,四年后生三個復葉,叫“燈臺子”,人們就是用這樣的辦法來識別人參生長的年份。山里的野人參,過去有個說法,叫“七兩為參,八兩為寶”。
明代以前,中醫(yī)用的人參其實是潞州上黨的一種植物,因挖掘太濫竟至絕種。后來改用遼參,就是東北一帶所產(chǎn)的人參,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朝鮮半島。
清代《浪跡叢談》卷八“參價”條中說:“乾隆十五年,應京兆試,恐精力不支,以白金一兩六錢易參一錢,廿八年,因病服參,高者三十二換,次亦僅二十五換,時已苦難買,今更增十余倍矣。”詩中所云:‘中人十家產(chǎn),不滿一杯味。’”這里所說的“十余倍”,算下來是需二三百兩銀子才能買到一錢(約3克)野山人參,當時參之貴重,于此可見。
八兩也就是半市斤,這參需要生長一兩百年或更甚多。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醫(yī)藥界還用老秤計量,一市斤(500克)為十六兩,每兩十錢,每錢十分?,F(xiàn)在看唐宋以來中藥古書,一定要注意分量的轉換,大致上明清和民國、改革開放前的醫(yī)藥書中凡說中藥一錢,約等于3克。
清廷將山海關外作為“龍興”之地,不準普通百姓采參。那時采參需要皇帝發(fā)放特別許可證,可見人參的珍貴,全在于挖參艱辛、人參難得和皇帝的壟斷。早在明代,因人參稀缺已開始種植人參,《本草綱目》說:“(人參)亦可收籽,十月下種,如種菜法。”其實人參很嬌貴,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苛刻,哪像種菜那么簡單。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和積累,現(xiàn)在東北參農(nóng)已經(jīng)有了比較成熟的種植經(jīng)驗,一種是林下參,就是將原始森林砍掉,改為參地,種幾年后,參地里的營養(yǎng)已被參苗吸盡,需將人參挖起來,再移栽到新的參地里。一種是園參。種植人參還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娜照?、溫度、地勢等,分別搭全蔭棚、雙透棚、單透棚等,每道環(huán)節(jié)都極為講究,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種人參可不是簡單的活。
人參的炮制非常復雜,導致商品人參的檔次相當多。如直接曬干的叫生曬參,煮沸的冰糖水里“炸”過的叫白糖參,蒸過的為紅參,還有鮮參;山里挖來的野參叫野山參。人參頭也叫參蘆,是一味催吐藥。人參身、須屬于補氣類中藥,參須藥力薄,入藥主要用參身。生曬參較白糖參藥力強,但較紅參弱(中醫(yī)還認為紅參性偏溫)。白糖參藥性平和,價格也不貴。
人參的效用確實神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著中國四千年前就已形成的人參藥用的精髓:“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人參的總皂甙是其最主要的神奇物質(zhì)。國家藥典說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過去人說人參可用來“吊命”,就是病人到了命懸一線時,灌以人參湯,常能轉危為安或多挨幾天。病人陽氣瀕絕,用“獨參湯”或人參加上附子的參附湯,可以回陽救逆。但今天心率衰竭、腦卒中、嚴重外傷出血等危重病人,是送醫(yī)院ICU(重癥監(jiān)護室)進行搶救,單用人參搶救危重病人就大大減少了。
臨床上通過配伍其他中藥,人參治療的范圍更廣,但現(xiàn)在更多用于一般病情的治療,也被泡茶、浸酒、燉雞等作日常滋補。但人參畢竟是味藥,不能隨便吃,一般性體虛或健康人,不宜吃昂貴的野山參或紅參。吃人參還有一定的禁忌證和副作用,無論是泡茶、入菜來補益身體,還是治病,都應該咨詢醫(yī)生。
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健客價: ¥11.5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7補肝腎、益氣血。用于肝腎不足,氣血虧損,體質(zhì)虛弱、遺尿遺精,陽痿早泄。
健客價: ¥398本品不能替代藥物。
健客價: ¥998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月經(jīng)量少,色淡。
健客價: ¥19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健客價: ¥8益氣補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氣虛弱,津液虧損引起的虛勞久嗽,氣短喘促等癥。
健客價: ¥27益氣,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
健客價: ¥20益氣養(yǎng)血,祛風化痰,活血通絡。用于氣虛血瘀、風痰阻絡所致的中風,癥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健客價: ¥68溫補氣血。用于心脾不足,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虛弱。
健客價: ¥18益氣養(yǎng)血,祛風化痰,活血通絡。用于氣虛血瘀、風痰阻絡所致的中風,癥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健客價: ¥22.4益氣解表,散寒祛濕。用于氣虛外感風寒濕邪所致惡寒,發(fā)熱,無汗,口不渴,頭痛,肢體酸痛沉重,乏力,咳嗽,鼻塞流清涕。
健客價: ¥11.2免疫調(diào)節(jié)、延緩衰老。
健客價: ¥22扶正固本,補氣升陽,強心固脫,補虛生津。用于體虛欲脫,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多夢健忘。
健客價: ¥17補氣養(yǎng)血,暖胃散寒。用于氣血兩虧,神疲乏力,胃寒作痛,食欲不振。
健客價: ¥198溫補氣血。用于心脾不足,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虛弱。
健客價: ¥9.5滋陰益氣,固本培元。用于陰虛氣弱,虛勞,咳嗽,心悸氣短,骨蒸潮熱,腰酸耳鳴,盜汗,大便干燥。
健客價: ¥72滋陰益氣,固本培元。用于陰虛氣弱,虛勞,咳嗽,心悸氣短,骨蒸潮熱,腰酸耳鳴,盜汗,大便干燥。
健客價: ¥82滋腎生精,益氣,補血。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虧,目暗耳聾,腰腿酸軟。
健客價: ¥129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乏力,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34補氣健脾、開胃消食。用于脾虛濕困所致的食少便溏,或吐或泄,脘腹?jié)q滿,四肢乏力,面色萎黃。
健客價: ¥46益氣斂陰,安神。用于病后體虛,失眠。
健客價: ¥12免疫調(diào)節(jié)。
健客價: ¥30祛風化瘀,活血通絡。用于中風,步履艱難,口眼歪斜,手足痙攣,左癱有瘓,筋骨疼痛,半身不遂,言語不清。
健客價: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