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宜滋補過量
滋補過量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會使人體內的糖和脂肪代謝異常,引發(fā)各種疾病。此外,滋補過量還會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多,即使嬰兒胃腸能夠吸收也易造成過度肥胖;若嬰兒消化能力較差、不能充分吸收,就會出現(xiàn)脂肪瀉,長期慢性腹瀉,可能導致營養(yǎng)不良。
二、不宜久喝紅糖水
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精力和體力消耗很大、失血較多,產后又要哺乳嬰兒,需要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鐵質,這時進食適量的紅糖是有好處的,因為紅糖既能補血,又能供應熱量。但是,久喝紅糖水對子宮復原不利,紅糖的活血作用會使惡露的血量增多,造成產婦繼續(xù)失血。產后喝紅糖水的時間,以產后7~10天為宜。
三、不宜喝高脂肪的濃湯
高脂肪的濃湯既影響食欲又會使人發(fā)胖,還會增加乳汁的脂肪含量,如新生兒不能耐受和吸收則會引起腹瀉。因此,產婦宜喝些有營養(yǎng)的葷湯和素湯,如魚湯、蔬菜湯、面湯等,以滿足母嬰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要。
四、不宜服人參
有些產婦為了恢復體力,服用人參滋補,這樣對產婦健康不利,因為人參中含的人參皂貳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心臟及血液循環(huán)有興奮作用,會使產婦出現(xiàn)失眠、煩躁、心神不寧等癥狀。人參還會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可使有內、外生殖器官損傷的產婦出血增加。當然,如產婦在產后2個月有氣虛等虛弱的癥狀,可適量地〔每天3~5克)、短時間的服用(1個月左右)。
五、不宜吃辛辣溫燥食物
辛辣溫燥食物可使產婦上火,出現(xiàn)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及痔瘡等病癥,通過乳汁還能使嬰兒內熱加重。產后飲食宜清淡,尤其在產后5~7大之內,應以軟飯、蛋湯等為主。此外,還應忌食生冷、堅硬食品,以保護脾胃和防止牙齒松動。
六、不宜過食味精
味精中谷氨酸鈉,哺乳期食味精會使谷氨酸鈉通過乳汁進人寶寶的體內,引起寶寶急性鋅缺乏,出現(xiàn)舌頭味蕾受累,影響味覺,導致厭食。缺鋅還會使寶寶發(fā)生弱智、暗適應異常以及生長發(fā)育緩慢等病。因此,乳母在分娩3個月內不要食用味精。
七、不宜過多吃雞蛋
產婦在分娩后數(shù)小時內不要吃雞蛋,因為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出汗多,體內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隨之下降,若生產后立即吃雞蛋則難以消化,會增加胃腸道負擔。產婦在分泌后應以吃半流質或流質飲食為宜。在整個產褥期間,每天需要蛋白質100克左右,吃雞蛋3~4個就足夠了,不宜過多。
八、多吃蔬菜、水果
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蔬菜、水果太涼,產婦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產婦進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排便,例如香蕉和蘋果可以防止產后便秘的發(fā)生。
另外,還要注意生活習慣,乳母不宜飲酒,因酒精可通過乳汁傳送到嬰兒體內,嚴重影響嬰兒的正常發(fā)育。由于嬰兒肝臟的解毒能力差,日積月累會導致酒精中毒,引發(fā)肝臟疾病和大腦發(fā)育方面的疾病。
溫馨提示:新媽媽在產后如果能夠在飲食上有所講究的話,對于身體的快速恢復也是很有幫助的,也有利于奶水的供給和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