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藥物也會引起口腔潰瘍!
牙結石通常會“藏匿”在牙齒表面、牙齒頸部、以及口腔粘膜運動不到的牙齒表面等處。通常牙結石剛開始形成時是軟的,久久清洗不干凈就會鈣化變硬,從而引發(fā)炎癥。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判斷自己的牙齒是否有牙結石了呢?有牙結石了又該怎么去治療呢?
王家輝介紹,口腔癌之所以難發(fā)現(xiàn),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口腔癌在早期是無痛的。如果大家發(fā)現(xiàn)自己口腔內部的潰瘍、炎癥長期不好;有白色、平滑式鱗狀斑塊狀出現(xiàn);出現(xiàn)無明顯原因的反復出血,并且吞咽困難,有麻木、灼熱或干燥感,那么一定要盡早去醫(yī)院檢查治療。
有些兒童在嬰幼兒期養(yǎng)成了一些如咬衣角、袖口吸橡皮奶頭等習慣,這些習慣本質上講與吮指習慣一樣,都屬于特定生長發(fā)育時期的正常生理反射行為,短期存在并無嚴重影響。
我們經常看見有人用牙齒開啤酒瓶,或者用牙齒撕開紙袋或是薯片的包裝袋。對此,愛康健專家警告,不要把牙齒作為開瓶器、剪刀或者其他的工具,因為這將大大增加牙齒斷裂和牙根損傷的風險。
人的口腔具有自動保持酸堿度平衡的保護機制。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酸性占上風,無論哪一類酸性都會損傷牙齒。高酸性飲料再加上夜間磨牙等其他因素,更容易導致青少年不可逆性牙損傷。
眼睛也許是心靈的窗口,但嘴巴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牙齦、牙齒和舌頭能夠反映糖尿病、癌癥、妊娠、免疫系統(tǒng)紊亂、荷爾蒙分泌失調、藥物濫用等問題的某些最早期癥狀,而且有時這種反應遠早于我們自己的意識。
牙周炎患者不一定會有牙痛,而是當牙齦出現(xiàn)萎縮后引起的,因此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牙齒疼痛的范圍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僅是一顆牙或相鄰的兩三顆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