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晚上哄孩子入睡時,為圖省事,就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嬰幼兒在吸吮奶液的過程中,奶瓶的奶嘴正好頂在腭部,使所有的上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孩子的小牙齒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到腐蝕。由于夜間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的自潔作用減弱,再加上夜間口腔溫度適宜,殘留在牙面及牙間隙的奶液更容易被口腔內的細菌作用分解,使孩子口腔內的pH值降低,進而引起牙齒脫鈣,迅速發(fā)展為齲齒。
奶瓶齲造成重災區(qū)
奶瓶齲,顧名思義就是指嬰兒由于長時期用奶瓶人工喂養(yǎng),奶嘴緊緊貼附于上頜乳前牙上,而奶瓶內多為牛奶、糖水、果汁等易產(chǎn)酸發(fā)酵的飲料,天長日久奶垢生成,乳牙又值剛萌不久階段,牙表面結構不成熟,非常容易受酸的作用而導致脫礦,形成齲齒,這就是奶瓶齲。
奶瓶齲的主要特點是:以侵犯上頜乳門牙為主,這也與上門牙最先萌出有關。隨著時間的延續(xù),還可波及乳尖牙和乳磨牙。另外,由于剛萌出的乳牙鈣化程度低,牙質軟,又是多個牙齒同時浸泡在奶液里,故齲壞速度快,齲壞牙數(shù)多。這也是奶瓶齲的一大特點。
奶瓶齲初期表現(xiàn)不易引起家長的注意。主要是在上門牙唇面的牙頸部形成一條白堊色脫礦帶,隨著齲蝕的發(fā)展,這條脫礦帶的顏色越來越深,范圍越來越大,環(huán)繞著牙齒,使牙硬組織剝脫,最后變成圓錐狀,甚至形成殘根。這樣,不僅使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而且隨著病變加重,會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變,這時孩子會感到劇烈疼痛或牙齦腫脹、流膿,嚴重的還會影響恒牙的發(fā)育。一旦因齲蝕嚴重無法治療,而將乳牙過早拔除,就會擾亂乳恒牙替換的生理規(guī)律,引起恒牙萌出秩序錯亂,給孩子的牙發(fā)育帶來不良影響。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奶瓶齲的跡象,應及早帶孩子去口腔科診治。
奶瓶齲的5項預防措施
1.避免長時間使用奶瓶
含奶瓶時間過長會讓孩子依賴奶嘴,而且影響孩子語言以及口腔發(fā)育,更重要的是奶瓶齲會不斷惡化,奶垢在口腔中越積越多。所以一旦孩子可以自己喝水就應該改為鍛煉孩子使用杯子,一定要戒掉依戀奶嘴的壞習慣。
2.及時漱口
喝完奶后用開水給寶貝漱口。寶貝一般會在睡前喝牛奶,但這樣確實會給牙齒帶來很大隱患,因為夜晚休息時間長,在這么長的時間內牙齒都處于一個細菌環(huán)繞、被糖分包圍的環(huán)境。新鮮的牛奶不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奶垢,所以在寶貝喝完奶以后再喂一些溫開水,可以有效清洗、沖走奶液在口腔中的殘渣,保持寶貝口腔環(huán)境良好。
3.清潔奶垢
媽咪可以用紗布纏繞手指將寶貝牙齒上的奶垢擦抹干凈。每次喂奶,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減少奶液浸泡牙齒的時間。
4.刷牙
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后,就應開始為寶貝刷牙。最好是飯后和睡覺前進行,每日至少兩次。3歲以下寶貝可用清水刷牙,3歲以上寶貝可選用兒童含氟牙膏(不要選用成人含氟牙膏)。
5.定期檢查
從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后開始,每隔3個月帶他去醫(yī)院檢查一次牙齒。定期到醫(yī)院使用氟制劑,以提高乳牙的抗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