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有“吃苦度夏”之說,隨著各地氣溫的升高,盛夏已經(jīng)向我們走來。夏天天氣炎熱,人容易郁悶氣惱,加上夏天常貪涼飲冷,腸胃容易受到刺激,從而導(dǎo)致出現(xiàn)脾胃失和,食欲下降的癥狀。這時候,既能祛暑除熱,又可安神清肺的苦味食品便成為很多人的最愛。然而,吃苦味食物雖可以遠離上火的煩惱,但也并不代表著每個人都可以“吃苦”,對于身患骨病的人來說,就應(yīng)該盡量少食苦味食品。在中醫(yī)看來,苦屬陰,骨也屬陰,氣同則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則陰更盛,具體表現(xiàn)就是骨重而行動不便,加重病情。
俗話說“吃什么補什么”,人們越加注重食療食補,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通過飲食達到調(diào)理身體,達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已成現(xiàn)在生活的一種時尚。
腰椎間盤突出保健有湯
常用藥膳介紹藥膳中,作者喜用湯或燉品,因其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易于入口及消化吸收,療效顯著,樂為患者接受。此外,還主張選料要常見易找,豐儉由人,制作方法要較為簡便,易于掌握。這里主要介紹常用的湯及燉品。
(1)祛瘀生新湯:三七12g,生地黃30g,大棗4枚,瘦豬肉300g(_2碗)。三七能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大棗補脾和胃。三藥組成,用于腰部扭挫傷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及體內(nèi)有瘀、''積瘀化熱、胃納不佳的患者,有祛瘀生新作用,且三藥味甘,配以補‘腎液、充胃汁之瘦豬肉,味道鮮美,樂為患者接受。制法:選精瘦肉去殘余筋膜、脂肪后洗凈,田七切片,將藥材及瘦肉放人砂鍋內(nèi),加清水1200ml,武火煮沸15分鐘后,改用文火煮約60分鐘至瘦肉熟爛,·放適量鹽調(diào)味,飲湯吃肉。‘
(2)三七燉田雞:三七15g''大棗4枚,田雞(青蛙)兩只約200g。三七止血散瘀、.消腫止痛;大棗補脾和中、益氣生津;田雞能滋陰補虛、清熱利水、解毒消癰。三者相合,可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術(shù)后發(fā)熱、納差的患者。體虛畏寒者可加用生姜2~4片,以驅(qū)其寒。制法:選肥田雞每只約100~200g,去皮、頭及內(nèi)臟,洗凈后對半切開備用,三七切片,大棗去核。將藥材及田雞肉放人燉盅,注入清水500ml。武火煮沸20分鐘后,改用武火慢燉90分鐘左右即成。食時放適量鹽調(diào)味,飲湯吃肉。
(3)三七豬腳筋湯:三七15g,大棗4枚,豬腳筋4條重約200g,精瘦肉50g。三七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大棗健脾益氣、和中養(yǎng)陰;豬腳筋、瘦肉強筋壯骨、補腎液、充胃汁、用于治療氣滯血瘀、腎氣虧虛之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之肢體酸麻、酸軟無力等。制法:選精制豬瘦肉及腳筋洗凈,三七切片,將瘦肉及腳筋置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撈出放入砂鍋,再放入藥材,.注入清水1200rnl;武火煮沸15分鐘后,改用武火慢煮90分鐘即成。食時放適量鹽調(diào)味,飲湯吃肉。
(4)栗子大棗燉鵪鶉:栗子5枚約60~70g,大棗2枚,鵪鶉;1只約80~lOOg。栗子補脾健胃、補腎強筋;大棗健脾益氣生津;鵪鶉補中益氣,有‘‘天上人參”美譽。本方可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者或手術(shù)后身體虛弱、虛勞贏瘦、氣短倦怠、納差便溏之患者,補益之效甚佳。制法:將鵪鶉扭頸宰殺去毛(不放血),去內(nèi)臟(只保留心、肝臟),冼凈,栗子洗凈打碎,大棗去核,將湯料放人燉盅內(nèi),注入清水250ml,用武火煮沸15分鐘后,改有文火燉90分鐘致鵪鶉熟爛即可,食時加鹽調(diào)味,飲湯吃肉。
股骨頭壞死患者可多喝骨頭湯
股骨頭壞死食療主要為身體補充充足的鈣質(zhì)。
股骨頭壞死后股骨頭處的骨組織因缺血而導(dǎo)致壞死,充足的鈣質(zhì)有助于新的骨細(xì)胞生成,使骨質(zhì)更加堅硬,因此補鈣對股骨頭壞死患者來說必不可少。在食物中含鈣量最高的當(dāng)屬奶制品和動物的骨頭湯。
在骨頭湯中除了含鈣豐富外,還含有豐富的脂肪酸以及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脂類、鈣均是骨骼形成時所需的重要物質(zhì),因此,多喝骨頭湯對治療股骨頭壞死有一定的幫助。正常情況下煮成的骨頭湯中鈣離子成分較少,鈣的濃度較低,故在煮湯時,先將骨頭砸裂,可大大增加礦物質(zhì)和蛋白質(zhì)的溶出率,使鈣質(zhì)更好的被人體吸收。
骨頭湯基本的做法如下:先將骨頭敲裂砸碎,放入涼水中上中火煮,水開后撇去浮沫,在湯里放十顆左右的花椒、料酒、醋、蔥切段、胡蘿卜一起燉,起鍋時放鹽,水應(yīng)一次性放夠,中途不要掀鍋蓋,大火半小時后轉(zhuǎn)小火煮一小時即可,高壓鍋燉十分鐘左右即可,如喜愛清湯的在撇去浮沫后小火不加蓋燉兩個小時也可。
股骨頭壞死雖有助于股骨頭壞死康復(fù),但有骨折未愈合的股骨頭壞死患者不應(yīng)多喝骨頭湯,因為在骨折前期幫助骨折愈合應(yīng)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