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管狹窄有以下癥狀表現(xiàn):
1、多有較長時間的腰痛,逐漸發(fā)展到骶尾部、臀部及下肢痛。疼痛的程度多是脹痛、酸痛及行走后明顯的疲乏感,一般無腹壓增高時的放射痛。上述癥狀在行走、站立或勞累時可加重,而休息時特別是在前傾坐位或蹲位時可明顯減輕或消失。
2、病人可有尿頻、尿急、尿淋漓不斷及便秘、便意頻繁等括約肌功能障礙的癥狀,亦可能有性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
3、病人的主觀癥狀重而客觀體征少,為腰椎管狹窄癥的又一特點。一般無明顯的脊柱側彎,背肌的緊張度較腰椎問盤突出癥輕,直腿抬高試驗多達70°~80°,且無明顯放射痛。
4、腰部過伸試驗陽性為本病的重要體征,也就是腰部過伸位時病人感覺腰部和下肢癥狀加重,有時可出現(xiàn)向骶尾部及大腿的放射。
5.當病變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受壓的神經(jīng)支配區(qū)(如馬鞍區(qū))出現(xiàn)感覺減退或消失,肌力減弱,相應的反射,如膝反射、踝反射、肛門反射等減弱或消失。
中藥治療腰椎管狹窄
【 通脈活血湯】
【來源】《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當歸9克,黃芪、丹參各18克,澤蘭葉、赤芍、杜仲各9克,金毛狗脊12克,杜仲、鹿角片18克(另包),地龍、蘇木各9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用法】方中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鐘,再與諸藥同煎,沸后,文火煎50分鐘,每日1劑藥,飯后兩小時溫服。
【功用】通脈活血,補益肝腎。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黃芪補氣生血,為“饑因勞疫”所設;丹參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與當歸、川芌、黃芪相伍行瘀血滯,發(fā)散內外之風氣;地龍走血分,能通血脈、利關節(jié)、消瘀滯、療痹痛。以上諸藥均有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之功效。鹿角益腎,行血消腫;杜仲溫腎助陽,益精補髓,強筋壯骨;狗脊補腎壯腰,祛風定痛,此三味皆有填補奇經(jīng),壯腰益腎之力。綜觀全方,可收補益肝腎、通督活血之效。
【主治】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及急慢性腰腿疼痛,間歇性跛行遷延不愈,腰脊椎過伸試驗陽性、相應神經(jīng)節(jié)段的肌力及感覺減退,跟腱反射改變,二便障礙,馬鞍區(qū)麻木。中醫(yī)辨證屬腎精虧乏,痹阻督脈者。
【加減】本方適用于腎精虧乏,痹阻督脈者,若下肢痹頑痿廢,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各9克;兼有舌苔白膩,脈濡緩,口渴不欲飲,怠倦困乏,濕重者,酌加萆薢、蒼術、防己各9克;兼有口渴欲飲,舌紅少苔,脈弦細,面色紅赤,陰虛火旺者,酌加炙黃柏、生地各9克,瀉火堅陰、滋養(yǎng)肝腎;疼痛甚者,加烏梅、元胡各9克,廣三七5克,活血祛瘀鎮(zhèn)痛;兼有風濕、游走竄痛、痛無定處、頑麻不仁者,酌加威靈仙9克,防風6克,秦艽、羌活各9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顯著。
【附記】本方系李氏骨傷科祖?zhèn)黩灧?。是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基本方,多種腰腿疼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3橫突綜合征、慢性腰肌勞損等都可使用。
【備注】在口服藥治療同時、 一定要熱敷才能提高療效、不熱敷效果不佳、溫熱之力可助口服藥由里達表、外敫藥通過皮毛腠理、循經(jīng)運行、內達臟腑、上通百會、下通涌泉、可疏通經(jīng)絡、補氣補血、溫熱散寒、暢通氣機、調整臟腑的陰陽、從而達到治愈各種疾病??捎脽崴拔以?0多種的中草藥熱療產(chǎn)品做熱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