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周截骨術,尤其是彎曲髖周截骨術(CPO),是治療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但該方法應用于青少年患者的研究報道卻并不多見。為探究 CPO 應用于青少年患者的臨床預后,來自澳大利亞烏爾蒂莫的 Tetsuya Sakamoto 等學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并在 2016 年 AAOS 年會上進行了報道。
該研究收集了 1995 年到 2012 年間,以 CPO 治療的青少年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病例,共納入 27 例患者,計 33 例患髖?;颊咂骄挲g 17(14~19)歲,平均隨訪時間為 33.3(24~96)月。所有患者術前及隨訪時均進行 Harris 髖關節(jié)評分和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參數(shù)包括,中心 - 邊緣角(CE)、Sharp 角、承重區(qū)髖臼指數(shù)、臼頂傾斜角等?;颊咝g前及術后的繼發(fā)性骨關節(jié)炎癥狀則根據(jù) T?nnis 系統(tǒng)進行分級。
研究表明,術前 Harris 評分為 80.1,術后為 95.4;平均 CE 值由術前 10.2° (?3°~19°) 改善至 33.1° (17°~55°) ;平均 Sharp 角則由術前的 49.5° (42°~57°) 改善至 38.9° (26°~48°);術前平均承重髖臼指數(shù)為 64.5° (50°~74°),而術后為 86.3° (77°~100°) ;平均臼頂傾斜度由術前 19.4° (8°~45°) 改善至術后的 3.5° (?15°~12°) ,以上改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病例術后均無嚴重并發(fā)癥,僅 9 例患者出現(xiàn)輕微術后并發(fā)癥,包括 4 例恥骨上支骨不連、1 例坐骨骨不連、2 例針孔表面膿腫、3 例短暫的外側股皮神經麻痹。術前骨關節(jié)炎 T?nnis 分級,29 例為 0 級,3 例為 1 級、1 例為 2 級。術后隨訪發(fā)現(xiàn),28 例為 0 級、4 例為 1 級,1 例為 2 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