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句話,“有一種冷,是我媽覺得我冷”,有些媽媽對小孩的照顧到了過分的程度。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一個孩子,一對父母,兩對祖父母,經常是三到六人看護一個孩子,真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全家人對孩子的呵護無微不至。防冷防寒,本意不錯,但如果預防無度,爸媽頭腦先發(fā)燒,則往往適得其反。
初夏的公共汽車,上來四五歲的小孩,身上依然裹著毛衣毛褲,頭發(fā)已被汗水濕透。餐廳里,一位媽媽正在追著剛會走路的孩子喂飯,勺到嘴邊,小孩把頭扭向一邊。看到這些情形,我就想,這些媽媽還缺乏帶孩子的經驗。冷暖,孩子們已說了;饑餓,孩子們也會說,“有一種餓,是我媽覺著我餓”。穿得過厚,吃得過飽,致使許多寶貝處于另一種病態(tài)。
明代醫(yī)書《萬密齋》曾有文曰“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意思是說要小兒安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過猶不及,太飽太暖都不利于調動機體自身的免疫力。
小兒是純陽之體,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較多,日常進食量只要能滿足代謝需要就好,不能吃得過飽。太飽,則胃腸的負擔大,甚至造成食傷。傷食則積熱,熱則傷陰,陰虛陽盛,體內陰陽失調,病由之而生。還有,小兒肺臟嬌嫩,易受外邪侵襲,若衣著過多,內熱叢生,則汗多,肌膚的毛孔時時處于開放狀態(tài),不能抵擋風邪侵襲,所以穿得過多的孩子反而越容易感冒咳嗽。
小兒感冒,家長要辨清病癥。通常來說,要辨清風熱與風寒的區(qū)別。風熱感冒的典型癥狀為“鼻塞,鼻流濁涕,咳嗽有痰,痰黃黏稠,咽痛紅腫,口干舌燥,愛喝水,發(fā)燒不退,面色發(fā)紅”。風寒感冒的典型癥狀為“鼻流清涕,打噴嚏,咳痰清稀,咽部不紅腫,不發(fā)熱或輕微發(fā)熱,面白怕冷”。這兩種感冒的癥狀不一樣,用藥也不同。風熱感冒,可用“小兒感冒顆粒”。
“小兒感冒顆粒”顧名思義適合小兒使用。它的使用說明書上,指明了功能和主治,即:“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小兒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重、頭脹痛、咳嗽痰黏、咽喉腫痛;流感見上述證候者。”
“小兒感冒顆粒”用廣藿香、連翹、菊花、薄荷等藥材組成,多屬草木藥材,且多味為食藥兩用的藥材,平和而不傷身。小兒感冒顆粒有解熱和抗菌的作用,幫助身體退燒、解毒,從而戰(zhàn)勝疾病。
娃娃發(fā)燒,媽媽別慌。“小兒感冒顆粒”讓頭腦發(fā)燒的媽媽冷靜,沉著應對。“小兒感冒顆粒”目前全國有90多家藥廠能夠生產,云南有昆中藥等多家藥企生產。一般藥店里都能買到“小兒感冒顆粒”,寶媽可備用。
小兒感冒的預防,不要過度,應正確地照看好小兒的吃穿住行。例如,常應七分飽和三分寒,避免過飽過暖帶來的食積和多汗,為感染風邪埋下隱患。多喂寶貝新鮮蔬菜和瓜果,有效補充維生素A和C,多喝水,利于排毒,減少感冒的誘因。
育兒有方,得病不慌。年輕的寶爸寶媽只有掌握育兒的科學方法,寶貝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