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積食的預防
摘要:幼兒處于一個快速生長發(fā)育階段,所需營養(yǎng)和能量特別多,但脾胃功能卻沒有發(fā)育完善,因此才容易導致積食。只能采取相對合理的措施。
寶寶積食的預防
沒有相對有效的辦法預防,只能盡可能的規(guī)避,減少積食次數(shù)及程度。
幼兒處于一個快速生長
發(fā)育階段,所需營養(yǎng)和能量特別多,但脾胃功能卻沒有發(fā)育完善,因此才容易導致積食。只能采取相對合理的措施。
1、調整飲食結構:
注意及時斷夜奶(6到8個月),晚餐不吃雞蛋肉類等不消化的食物,夜間不吃零食。
2、有了積食及時干預:
可以吃消食藥(根據(jù)實證還是虛證,有熱還是沒熱選擇),輕的也可以僅減少飲食量,多喝水……就行了!
積食后的護理
1:飲食
發(fā)現(xiàn)孩子積食后,應立即為孩子調整飲食。如果是
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應少吃大魚大肉,在喂奶時適當縮短時間,讓孩子少吃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后奶。如果是人工喂養(yǎng)適當減少一些奶量,減輕孩子的腸胃負擔,促進孩子消化功能的恢復。如果已經(jīng)開始添加輔食,應盡量給孩子吃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菜湯等食物,少讓孩子吃蛋黃、肉泥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2:運動
適當?shù)倪\動對孩子消除積食是很有好處的。天氣好的時候,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如果不愿意外出,父母也可在家?guī)е⒆幼鰦雰翰?,或為孩子進行腹部
按摩,通過被動運動幫助孩子消除積滯,恢復健康。
3:按摩法
掐四縫
媽媽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第一指關節(jié)處的四橫紋,每處掐10次。兩只手都要掐,同時還要仔細觀察這幾個手指四縫位置上的血管,顏色越深越要重點掐。麻麻不必過于擔心寶寶疼痛,因為這個穴位并不敏感,可以放心稍微用點力掐。
捏脊
讓寶寶面朝下趴在床上,脫去上衣,露出背部。媽媽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從尾骶骨開始,慢慢地向上捏按,一直到頸部,再從上而下連續(xù)捏3-5遍,堅持早晚各一次。
給寶寶捏脊最好在其空腹的時候進行,飯后不宜立即捏拿,寶寶吃飽了趴床上會不舒服,最好是飯后休息1-2小時再進行。一般第一次給寶寶捏脊,寶寶會出現(xiàn)哭鬧的情況,媽媽不必過于擔心,一般捏3-5次后,寶寶就不會哭鬧了,甚至還會主動要求你給他們捏脊,因為捏脊可是相當舒服的哦!
揉中脘穴
很多媽媽知道寶寶積食可以揉揉腹部緩解,可給寶寶揉腹部也不是隨便亂揉的。中脘穴位于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是胃經(jīng)要穴,按揉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降逆利水,能夠有效消除寶寶積食。
媽媽可以搓熱手掌,用手掌根按住寶寶的中脘穴,順時針旋轉按揉,每次按揉30次左右,早晚兩次。建議最好在孩子精神飽滿、不太飽也不太餓的時候進行。
4:藥物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給孩子服用小兒化食丸、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具有消積除滯作用的藥物。
材料:山楂、紅糖適量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fā)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寶寶吃一點。
功效:清肺、消食,主治吃不易消化食物過多引起的積食。
如果比較介意寶寶吃糖的媽媽,可以不予采取此種食物
②山藥米粥
材料:干山藥片100克,小米100克
做法:將小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調補脾胃,滋陰養(yǎng)液,主治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③白蘿卜粥
材料:白蘿卜、大米
做法: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功效:開胸順氣、健胃,主治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積食對于寶寶很常見,不必過于緊張,但是不能因為常見就不干預,否則會造成較麻煩的后果,也需要引起各位家長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