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拔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拔罐時囑咐患者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體脫落。拔罐使用罐體吸附數目多時,罐體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罐體互相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拉傷,或因罐體間互相擠壓而致罐體脫落。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
拔罐后為什么皮膚會癢?拔罐可以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有些患者在拔罐后皮膚會出現血點、瘀血、水泡、皮膚刺癢等現象。那么拔罐后為什么皮膚會癢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由于中醫(yī)講究體質的辨證論治,拔罐后觀察皮膚的顏色、氣味等,可以了解此時身體的狀況以及自身體質。
拔罐時囑咐患者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體脫落。拔罐使用罐體吸附數目多時,罐體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罐體互相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拉傷,或因罐體間互相擠壓而致罐體脫落。
中醫(y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疼痛多因經絡阻滯、氣血瘀阻。拔罐是以杯罐為工具,采用熱力、抽吸等方法,將罐吸拔于穴區(qū)或特定部位,是中醫(yī)特色診療的一種,可以逐寒祛濕、祛除瘀滯、疏通經絡、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功能。
夏天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由于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干,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拔罐最優(yōu)勢的療效是它可以疏通經絡、疏風散寒,對于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輔助治療效果最好。感冒可選擇大椎穴、肺俞和風門穴;背疼多是在疼痛部位進行拔罐。留罐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不應超過15分鐘,通常以5分鐘左右最為安全。
對于刮痧無法解決的肌骨疼痛,可采用拔罐法。病灶點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現黑紫印,那深層的瘀血就被拔出來了;如果還是罐下無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處拔幾天,每天10分鐘,直到出現黑印為止。
夏天夏天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患皮膚病如痱子等。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由于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干,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拔完后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受涼和感染。
傳統(tǒng)罐具都是根據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獸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膠罐、塑料罐、抽氣罐、金屬罐8種,分別由獸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膠、塑料、金屬(如鐵、鋁、銅等)制成。
拔罐治病需要控制好時間,有些人喜歡長時間拔罐,一拔就是1個小時,覺得身上非常舒服,這其實是有危險的,容易出現皮膚破損、水泡、燙傷等不良反應。
從醫(yī)生角度講,最好的是玻璃火罐。因為需要拔罐的人群常常是受了寒濕之邪,火罐的溫通作用比較強,能夠更好地驅寒外出,治愈疾病。操作時,一般取一根鐵絲,頂端纏繞少許紗布,蘸滿酒精(以酒精不下滴為度)后點燃,在干凈玻璃罐內旋轉2~3圈,然后快速扣在患處,留罐10分鐘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