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yī)中有“藥食同源”的說法,而烏梅也是其中的一種,烏梅味道酸酸的、余味甘甜,因此很多人愛吃,不過同時(shí)烏梅也是一味具有收斂固澀功效的中藥,因此在吃的時(shí)候應(yīng)該有所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醫(yī)用烏梅來治病都有什么奇方吧。
膽道蛔蟲癥:烏梅60克,紅糖30克。先將烏梅加水煮沸,再加入紅糖,攪拌至紅糖溶解,濾取藥液200毫升,一次溫服。
雞眼:烏梅5個(gè),白礬3克,米醋18毫升。先將烏梅去核,與白礬一起搗爛,再加入米醋調(diào)和均勻。用藥前先用溫水把患處浸泡15分鐘,令雞眼發(fā)軟后用刀片削去角化組織,然后將藥膏涂抹于患處。敷藥方法:用膠布一塊,中央剪一小孔,再貼于患處,使小孔處露出雞眼,將藥膏涂于雞眼上,這樣既可使藥充分作用于患處,又可避免腐蝕周圍健康皮膚。每日換藥一次。
子宮脫垂:烏梅50克,五倍子35克。二藥加水共煎至沸,濾取藥液,藥渣加水再煎,煮沸后濾取藥液,將二次藥汁合并,熏洗前陰,先熏后洗,最后坐浴,每次30分鐘,每日兩次。
月經(jīng)不調(diào):烏梅(干品)600克,蜂蜜500毫升。先把烏梅洗凈,冷水泡發(fā)并去核。將烏梅加水煮沸,濾取藥汁;將藥渣加水再煎后,濾取藥汁;如此共煎取3次藥汁,并入一起加熱濃縮成膏狀,再加入蜂蜜,繼續(xù)加熱至沸即可。待膏放涼后,罐裝貯藏備用。每次一湯匙,早晚各一次,溫開水適量送服。此方尤適宜于肝脾虛弱證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患者。
霉菌性陰道炎:烏梅250克,虎杖200克。二藥共煎煮沸,濾取藥液;將藥渣加水再煎,煮沸后濾取藥液。將兩次藥液合并,留取200毫升,分早晚兩次溫服。其余藥液倒入浴盆中,熏洗前陰,先熏后洗,最后坐浴,每次30分鐘,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