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7部門共同主辦的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目前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今天,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jiān)總局”)聯(lián)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單位,針對一些流行的食品安全傳言,通過實驗求證、實地采訪和專家訪談等形式進行了深度解讀。
其中包括眾所周知且備受關注的方便面吃多了容易致癌的言論,食藥監(jiān)總局也進行了求證和解讀。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身邊的人這樣說,“方便面的油炸面餅致癌、料包含防腐劑。”但其真實性如何,我們又都沒有一個準確權威的說法。
專家稱,實際上,食品變質主要是因為霉菌的生長,而霉菌需要在水分達到12%以上才會存活。方便面料包中含水量一般在5%以下,霉菌不會滋生繁殖,且料包中含有的食鹽成分同樣會抑制霉菌生長。所以說,方便面料包的配料成分已經決定了它本身就具有防腐功能,根本不需要防腐劑。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鐘凱指出:在谷物類制品中,比較典型的潛在致癌物就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由高淀粉低蛋白類食物(如面粉、土豆等),在高溫下烹調時產生的。也就是說,無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只要是高溫加熱,或多或少都會產生這個物質。丙烯酰胺在漫長的人類烹飪歷史中長期和廣泛存在,但就像常說的“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方便面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遠遠不到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將它與癌癥做直接關聯(lián)在科學上是不成立的。
當然方便面主要是為了提供方便,并不是一種傳統(tǒng)的健康食品,營養(yǎng)成分較新鮮食品要差得多,從均衡膳食的角度來說,長期大量吃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