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腸癰一癥首見于《金匱要略》,內(nèi)載薏苡敗醬散及大黃牡丹湯以治之,但作者認為“沒有積累較多的病案進行觀察和分析,其具體療效尚難確定”。又根據(jù)自己的臨床實踐提出“清代楊栗山《寒溫條辨》所載腸癰秘方,有進一步使用觀察的必要。”眾位書友讀后可在文末寫下自己的觀點與臨床感悟。
腸癰秘方
治療腸癰首先見于《金匱要略》。中醫(yī)治療此病,均以此為依據(jù),所列薏苡敗醬散、大黃牡丹湯,用之亦有效果,但報導(dǎo)者均系個案,沒有積累較多的病案進行觀察和分析,其具體療效尚難確定。
由于醫(yī)學(xué)不斷進步,清代楊栗山《寒溫條辨》所載腸癰秘方,有進一步使用觀察的必要。此方“先用紅藤一兩,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二服,醉臥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兩,酒二碗,煎一碗服之,痛必漸止為效。”
閱讀時并未重視,同學(xué)雷文先之友某,三十年代初由蓉赴渝,突然腹痛甚劇伴發(fā)燒,經(jīng)重慶寬仁醫(yī)院診為闌尾炎,收入住院手術(shù),但須預(yù)先交住院費二百元。因旅途現(xiàn)款不夠,又無親友借貸,除急電成都匯款外,某在旅館中,病愁交縈,終日抑郁。同住旅客介紹一驗方,用紅藤二兩,煎水兌黃酒服。某照囑服藥,服后得酣睡,醒來腹痛大減,發(fā)燒亦退,又服一劑,病即痊愈。由此對楊栗山的腸癰秘方引起重視。
查紅藤即省藤,性味苦平,可治腦漏齒痛及淋病,為清涼之品,僅此一味用于腸癰已有明顯的效果,如果按照腸癰秘方再加紫花地丁或蒲公英、銀花等,可能效果更有提高。曾試用于腸癰初起確有療效,由于所見患此病者甚少,不可能積累較多的病案說明本方的療效,希望執(zhí)行外科業(yè)務(wù)者應(yīng)用觀察,增加治療本病的內(nèi)容,很有必要。
此外,兌入黃酒使得酣睡的服藥方法為取得療效的關(guān)鍵!如《傷寒論》桂枝湯服后吸粥溫覆取微似汗;大陷胸丸修合為丸,別搗甘遂,加白蜜煮后頓服等,可見服法在治療中的重要性。
1962年2期《江蘇中醫(yī)》載有“醒消丸用法實驗”一文中謂:初用此方未按原方服法,效果不顯。后用酒送服取汗治一腹股溝淋巴結(jié)腫痛病人,發(fā)病第二日,用熟黃酒四兩送下三錢,藥后微有醉意,朦朧睡去約一時許,周身出汗,置之未理,至晨間醒來患處腫痛若失,全身寒熱已解。由此可見使用驗方必須按法服用,方能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屬熱毒壅盛證侯者,并可用于癌癥輔助治療。
健客價: ¥15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屬熱毒壅盛證候者,并可用于癌癥輔助治療。
健客價: ¥15消腫散結(jié)、清熱解毒,用于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大劑量用于腫瘤。
健客價: ¥7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于急慢性闌尾炎。
健客價: ¥2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屬熱毒壅盛證候者,并可用于癌癥輔助治療。
健客價: ¥13.2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屬熱毒壅盛證侯者,并可用于癌癥輔助治療。
健客價: ¥22清熱利濕,理氣活血,散結(jié)消腫,用于濕熱下注,毒瘀互阻所治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氣臭、少腹痛、腰肌痛,口苦咽干,陰道炎,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6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慢性附件炎、盆腔炎、陰道炎、膀胱炎、慢性闌尾炎、尿路感染。
健客價: ¥32清熱利濕,解毒化瘀,散結(jié)止痛。用于濕熱下注,毒瘀互阻所致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氣臭,少腹痛、腰骶痛,口苦咽干;陰道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1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慢性附件炎、盆腔炎、陰道炎、膀胱炎、慢性闌尾炎、尿路感染。
健客價: ¥32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絡(luò)。用于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肺炎,菌痢,急性胃腸炎,闌尾炎,燒傷,瘡瘍膿腫,蜂窩織炎。
健客價: ¥47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fēng)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健客價: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