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分子的結構可指導過敏癥和哮喘的治療
在7月20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研究人員在兩篇論文中指出,對新發(fā)現的參與免疫反應的重要分子的結晶結構特征的應用可能導致產生治療過敏癥、哮喘和其它免疫失調性疾病的新療法。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此種炎癥常伴隨引起氣道反應性增高,導致反復發(fā)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多在夜間和(或)凌晨發(fā)生
支氣管哮喘要注意供給充足的蛋白質和鐵。飲食中應多吃瘦肉、動物肝臟、豆腐、豆?jié){等。這些食品不僅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和鐵元素,而且又無增痰上火之弊,對增強病人體質有利。
在7月20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研究人員在兩篇論文中指出,對新發(fā)現的參與免疫反應的重要分子的結晶結構特征的應用可能導致產生治療過敏癥、哮喘和其它免疫失調性疾病的新療法。
德國科學家在6月份出版的呼吸科學雜志(Respiration)中報道說,一種名為Respimat的新型霧化吸入器能有效傳遞抗哮喘藥物,它只需常規(guī)計量吸入器(MDI)所用累積藥量的一半劑量即可獲得相同的效果。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的科學家發(fā)表在美國公共健康雜志(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于那些曾經吸煙的哮喘患者來說,白人和教育程度低可能是增加哮喘高危性的因素。
在一項歷時5年、共有208名6到14歲枯草熱患兒參與的試驗中,研究人員發(fā)現,與接受治療的受試者相比,未接受治療的患兒出現哮喘的機率增高了2.5倍多。
現在僅34%的哮喘兒童在發(fā)病兩年內得到確診,而50%的哮喘兒童發(fā)病兩年后才確診。而即使沒有早期診斷,如果確診后能長期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絕大多數患兒也能獲得臨床治愈。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0年間患病率已由0.9%上升到現在的1.50%,增加了64.8%。本市0至14歲兒童哮喘發(fā)病率也由1990年的0.75%上升到目前的1.49%,70%以上的兒童哮喘首發(fā)于3歲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