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糖尿病頻道 > 糖尿病治療 > 降糖藥 > 降糖藥物預防大血管事件

降糖藥物預防大血管事件

2017-02-17 來源:內分泌時間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伴大血管并發(fā)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吡格列酮或安慰劑治療,對復合終點事件發(fā)生率無差異。

  二甲雙胍之所以被各國指南推薦為一線降糖藥物,是因為其降糖效果肯定,安全性好,價格合理,且能降低微血管并發(fā)癥風險。

  然而,在防治心血管事件方面,二甲雙胍的臨床研究證據遠不夠充分。

  迄今為止,僅一項包括342例肥胖患者的亞組分析(即UKPDS34研究)顯示,二甲雙胍能夠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發(fā)癥風險,但這一結論并未被隨機化臨床研究重復證實。

  不久前結束的EMPA-REG研究首次打破僵局,證實SGLT-2抑制劑可以顯著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發(fā)癥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剛剛揭曉的IRIS研究則發(fā)現,對于既往有卒中/短暫腦缺血發(fā)作病史的胰島素抵抗患者,應用吡格列酮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卒中復發(fā)或心肌梗死發(fā)生率。這一研究勢必會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并對降糖藥物的應用格局產生一定影響。

  該研究采用多中心隨機化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共納入3876例近期發(fā)生卒中或短暫腦缺血發(fā)作、且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患者,隨機納入吡格列酮(45mg/日)或安慰劑治療組,平均隨訪4.8年。

  主要終點為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肌梗死。隨訪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吡格列酮治療組患者主要終點發(fā)生率顯著降低(11.8%對9.0%,HR=0.76,p=0.007)。安慰劑組與吡格列酮組患者分別有3.8%和7.7%發(fā)生糖尿?。╬<0.001)。吡格列酮組患者體重增加、水腫、需要住院或手術治療的骨折風險顯著增高。

  該研究結論認為,對于伴有胰島素抵抗且近期發(fā)生卒中/短暫腦缺血發(fā)作的患者,應用比格列酮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卒中與心肌梗死風險,顯著減少新發(fā)糖尿病的發(fā)生,但體重增加、水腫與骨折風險增高。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也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大血管并發(fā)癥的重要機制之一。有學者認為,胰島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共同土壤”。

  研究發(fā)現,胰島素抵抗人群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高于非胰島素抵抗人群。正因如此,干預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合并癥的重要靶點。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是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有效藥物,很多學者曾對其寄予厚望。但上市以后,此類藥物歷盡坎坷。從文迪雅被限制應用到死而復生,再到艾可拓的致癌風波和武田公司被重罰,可謂命運多舛。

  在臨床研究方面,此類藥物一直未能得出清晰結論。

  PROactive研究顯示,伴大血管并發(fā)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吡格列酮或安慰劑治療,對復合終點事件發(fā)生率無差異;

  RECORD研究發(fā)現,經過二甲雙胍或磺脲類藥物充分治療后血糖不能達標者,在二甲雙胍或磺脲治療基礎上加用羅格列酮,或聯合應用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對復合心血管終點事件發(fā)生率無影響;

  BARI2D研究對象為伴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比較應用胰島素增敏劑(二甲雙胍或噻唑烷二酮)或胰島素治療可否延緩或阻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fā)展,結果表明胰島素增敏劑治療組與胰島素治療組主要終點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但與磺脲、格列奈或胰島素相比,胰島素增敏劑能夠更為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外周動脈疾病風險。

  上述研究提示,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噻唑烷二酮治療對于大血管并發(fā)癥的影響尚待進一步論證。

  在此背景下,IRIS研究結果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該研究不僅證實吡格列酮治療在卒中二級預防中具有重要價值,也證實了將胰島素抵抗作為藥物干預靶點的合理性,這使得IRIS研究成為繼UKPDS和EMPA-REG研究之后又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降糖藥物試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手機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