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濕疹,媽媽們第一反應通常是“食物過敏”,處理方式呢,就是忌口再忌口。在近幾年國內(nèi)一些觀點的影響下,忌口仿佛成了濕疹寶寶的萬用法則,只要寶寶有濕疹,就是這個那個不能吃,輔食添加各種停滯落后。母乳媽媽更要命,忌口食品長長一串,本來帶孩子就辛苦,還要剝奪享受美食的人生樂趣,還有比這更慘的么……
科學也有“保質(zhì)期”?
最近看到一句話很喜歡,“科學性是時限的”,很多舊的理論在更新的研究下可能會被推翻或是修正。兒科也是如此,很多紅極一時的育兒觀點、防治手段后來被發(fā)現(xiàn)是有其局限性的。
關(guān)于食物過敏有一個很好的例證:2000年時,美國兒科學會(AAP)根據(jù)“專家意見”,建議過敏風險較高的嬰兒避免過早接觸高敏感類食物(推遲攝入雞蛋、花生、海鮮等其他易致敏食物)。2008年,根據(jù)最新的臨床數(shù)據(jù),AAP承認,為了預防過敏而延后接觸高過敏類食物是沒有根據(jù)的。
很遺憾,國內(nèi)一些育兒書籍中依然充斥著“添加輔食的科學順序”、“蛋黃要8個月加,蛋清要1歲加”、“先吃黃色蔬果,再吃綠色蔬果”等看似非??茖W的理論,誤導了很多新媽媽不說,影響了孩子正常攝入營養(yǎng)才真是誤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