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黃:止血,通便,對(duì)白血病、腸癌、骨髓癌有治療作用。
以土大黃為名的草藥甚多,如同屬植物羊蹄RumexjaponicusHoutt.、皺葉酸模RumexcrispusnepalensisSpreng.及大黃屬植物華北大黃(山大黃)RheumfranzenbachiiMunt等,在不同地區(qū)也有稱土大黃者。
版本一簡(jiǎn)介
【別名】紅筋大黃、金不換[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蓮、鮮大青[江蘇蘇州]
【來源】為蓼科酸模屬植物土大黃RumexmadaioMakino[R.daiwooMakino],以根和葉入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葉隨用隨采。
【源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黃色。莖直立,紫綠色?;~具長(zhǎng)柄;莖生葉卵狀披針形,互生。夏季開淡綠色小花,花被6片。瘦果卵形,有三棱,茶褐色。
【生長(zhǎng)環(huán)境】生于山野、田園。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涼。
功能及用量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殺蟲。用于肺膿瘍,肺結(jié)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癰癤腫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瘡,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根、葉15~25克(鮮品25~50克);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版本二簡(jiǎn)介
【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
【拼音名】TǔDàiHuánɡ
【拉丁文】RadixRumicisObtusifolii
【別名】吐血草、箭頭草(汪連仕《采藥書》),救命王(《慈航活人書》),金不換(《綱目拾遺》),紅筋大黃(《貴州民間方藥集》),野蒿荬(《中醫(yī)藥實(shí)驗(yàn)研究》),廣角(《福建民間草藥》),鐵蒲扇、大暈藥(《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包金蓮(《閩南民間草藥》),血當(dāng)歸、癬藥、土三七、蘿卜奇、止血草(《湖南藥物志》),化血蓮(《江西草藥》),洋鐵葉(黑龍江)。
【來源】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9~10月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黃色。莖粗壯直立,高約1米,綠紫色,有縱溝。根出葉長(zhǎng)大,具長(zhǎng)柄;托葉膜質(zhì);葉片卵形或卵狀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15~30厘米,寬12~20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心形、全緣,下面有小瘤狀突起;莖生葉互生,卵狀披針形,至上部漸小,變?yōu)榘~。圓錐花序,花小,紫綠色至綠色,兩性,輪生而作疏總狀排列;花被6,淡綠色,2輪,宿存,外輪3片披針形,內(nèi)輪3片,隨果增大為果被,緣有牙齒,背中肋上有瘤狀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頭毛狀。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種子1粒?;?、果期5~7月。
本植物的葉(土大黃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山坡邊。黃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產(chǎn)四川、貴州、江蘇、福建、湖南等地。
【性狀】干燥根肥厚粗大,外表暗褐色,皺折而不平坦,殘留多數(shù)細(xì)根。一般切成塊狀,斷面黃色,可見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溝條紋。味苦。
【化學(xué)成份】根含蒽醌類。
【性味】辛苦,涼。
?、佟毒V目拾遺》:性平。
②《植物名實(shí)圖考》:性涼。
③《浙江民間草藥》:味辛,性平。
?、堋督鞑菟帯罚盒院缎量?。
功能及用量
【功能主治】清熱,行瘀,殺蟲,解毒。治咳血,肺癰,腮腺炎,大便秘結(jié),癰瘍腫毒,濕疹,疥癬,隊(duì)打損傷,燙傷。
①汪連仕《采藥書》:治吐血。軍中箭傷,罨之。
?、凇毒V目拾遺》: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癰腫,止血;愈疥癬,和糖醋搗擦。治肺癰。
③《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無名腫毒,消血熱。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開胃健脾,補(bǔ)體虛力弱。
?、荨逗纤幬镏尽罚菏栾L(fēng)祛濕,殺蟲止癢,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25克。外用:搗敷或磨汁涂。
附方
①治癆傷吐血:金不換鮮根連葉35~50克,百合15克,冰糖50克。水煎服。(《中醫(yī)藥實(shí)驗(yàn)研究》)
?、谥慰人酝卵?,跌打受傷吐血:金不換25~35克,和精豬肉切細(xì),做成肉餅,隔水蒸熟食之。(《中醫(yī)藥實(shí)驗(yàn)研究》)
?、壑畏伟b:金不換草根50克,搗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鏡》)
?、苤稳傺祝乎r土大黃根、鮮天葵根各適量,酒糟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葜纹ぱ?,濕疹:土大黃適量,煎水洗。(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拗伟_癩:土大黃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時(shí),用醋磨搽。(《湖南藥物志》)
?、咧文[毒初起:金不換草,根葉不拘,25克。搗碎,陳酒煎服。(《百草鏡》)
?、嘀文_腫爛及小兒清水瘡:土大黃根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嶂未蟊忝亟Y(jié):土大黃根5~25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⑩治湯火傷:土大黃根適量,研末。麻油調(diào)敷傷處。(《江西草藥》)
營(yíng)養(yǎng)知識(shí)
【土大黃知識(shí)介紹】
土大黃為蓼科植物鈍葉酸模的根。鈍葉酸模為多年生草本,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土大黃根及根莖呈圓錐形,全體棕紅色至棕灰色,頂端有莖基殘余及鱗片狀、須毛狀纖維;根部有分枝,表面具維紋及橫長(zhǎng)疤痕;質(zhì)硬,斷面黃色,有棕色形成層環(huán)及放入紋。氣微,味稍苦。以質(zhì)硬,斷面色黃者為佳。
【土大黃補(bǔ)充信息】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rùn)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土大黃食療作用】
土大黃味苦、辛、性涼;歸肺、大腸經(jīng);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瘀消腫,通便殺蟲。;
主治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痄腮,癰瘡腫毒,咯血,吐血,衄血,瘀滯腹痛,跌打損傷,便秘,濕疹疥癬。
【土大黃做法指導(dǎo)】
1.治腮腺炎。鮮土大黃根、鮮天葵根各適量,酒糟少許,搗爛外敷。
2.治肺癰。金不換草根50克搗汁酒煎服,三次愈。
3.治腫毒初起。金不換草、根、葉不拘,搗碎25克。陳酒煎服。
(實(shí)習(xí)編輯:江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