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患者用于抗甲亢的方法之一就是藥物調節(jié),但是我們知道是藥三分毒,長期吃藥也會有副作用,下面我們來看看吃藥都有哪些副作用。
抗甲亢藥物的不良反應大多輕微,但少數不良反應相當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甲硫咪唑的不良反應與劑量相關,而丙硫氧嘧啶的不良反應與劑量關系不明顯。
一般不良反應:
皮膚蕁麻疹或斑疹、發(fā)熱、關節(jié)或肌肉疼痛和胃腸道不適,兩種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近。
輕微皮膚反應,在繼續(xù)用藥的同時加用抗過敏藥物一般可緩解,或改用另一種抗甲亢藥物。
嚴重反應者應改用其它方式治療。
如出現關節(jié)痛應停止藥物治療。
粒細胞缺乏:
這是抗甲亢藥物治療的最嚴重不良反應。
大多數粒細胞缺乏癥都發(fā)生在治療后90天內,在開始治療后1年或數年內仍可以發(fā)生。
一旦發(fā)生必須立即停藥,進一步監(jiān)測粒細胞及治療。
藥物性肝臟損害:
肝臟毒性反應是抗甲狀腺藥物的另一種重要不良反應。
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肝臟毒性反應機制各不相同,因此,發(fā)生肝損害時可以慎重選用另一種藥治療甲亢。
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陽性的血管炎:
丙硫氧嘧啶治療時比甲巰咪唑治療時更常見。
其臨床特征包括:急性腎功能衰竭、關節(jié)炎、皮膚潰瘍、脈管炎性皮疹、上下呼吸道癥狀(包括鼻竇炎、咯血),通常停藥后可緩解。嚴重病例則需要進一步治療。
抗甲狀腺藥的最嚴重不良反應是粒細胞缺乏:
該不良反應與甲巰咪唑呈劑量依賴性。停藥后,粒細胞缺乏是可逆的。
粒細胞缺乏多發(fā)生在治療的最初數周,也可能之后發(fā)生,喉痛或發(fā)熱可能是該反應的先兆。因此,有必要經常檢測白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