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葉護肝排毒超強 水煮、油炒哪個地瓜更健康?
摘要:地瓜葉中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進而達到減少有毒物質產生及排毒效果,特別的是水溶性纖維還可以吸附油脂,幫助肝臟減少代謝的工作量,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進而預防內臟脂肪和高血脂癥。
壓力大常失眠、交際應酬吃到發(fā)胖、火氣大有口臭,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這些癥狀多與肝不好有關,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養(yǎng)肝排毒,但深綠色蔬菜種類繁多,吃哪一種較好呢?當然是一年四季都吃得到、價格便宜、CP值破表的地瓜葉。不過看官們猜一猜,水煮地瓜葉和油炒地瓜葉,哪一道更健康?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不論是外來或胃腸道產生的毒素,都需經肝臟處理才能排出體外;肝臟也是重要的消化和代謝器官,可以代謝脂肪,將其變成人體所需的養(yǎng)分,并分送至各部位細胞,促進身體機能的運作。
營養(yǎng)師尤偉銘表示,“護肝”有2大策略,第一是讓肝臟好好休息、避免過勞,第二是多補充可抗氧化的營養(yǎng)素。而相較于大多數(shù)蔬菜,地瓜葉不只是高纖,還擁有更多的抗氧化成分,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C和多酚類植化素,是護肝、排毒時不可或缺的民眾好食材。
地瓜葉不只是高纖,還擁有更多的抗氧化成分,是護肝、排毒時不可或缺的民眾好食材。
維生素A、維生素C和多酚類植化素等抗發(fā)炎成分,可以幫助肝臟去自由基、去除毒素。另外,地瓜葉中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進而達到減少有毒物質產生及排毒效果,特別的是水溶性纖維還可以吸附油脂,幫助肝臟減少代謝的工作量,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進而預防內臟脂肪和
高血脂癥。
根據(jù)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yǎng)成分數(shù)據(jù)庫顯示,平均每100公克地瓜葉含有膳食纖維3.18公克、維生素A約4698I.U.、維生素C約26毫克、β-胡蘿卜素2766微克。
水煮V.S油炒地瓜葉怎么吃最好?
至于地瓜葉該怎么煮較健康,尤偉銘營養(yǎng)師認為關鍵在于“加熱時間”和“加熱溫度”。大部分的營養(yǎng)素易受熱破壞,曾有實驗發(fā)現(xiàn)地瓜葉加熱超過3分鐘,營養(yǎng)流失特別明顯,因此建議烹煮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
加熱溫度部分,水煮法溫度最高為100℃,油炒法則動不動就超過100℃,因此建議水煮法較妥當,但煮的時候用水量不宜太多,以免營養(yǎng)素流到水中,除非連煮菜水也喝,否則等于白白浪費了營養(yǎng)素。
特別需注意的是,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都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建議地瓜葉水煮后關火,加入植物油拌炒再起鍋。低溫油脂可以促進腸道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也可以防止地瓜葉褪色并賦與光澤感,保留更多的營養(yǎng)素和多酚物質。
地瓜葉水煮后關火,加入1小匙植物油拌炒再起鍋,能保留更多營養(yǎng)素。
【健康小叮嚀】:
雖然吃地瓜葉的健康好處多多,但尤偉銘營養(yǎng)師也提醒,有胃潰瘍、容易腹瀉等消化道問題的人不宜多吃,以免不容易被消化的“非水溶性纖維”會刺激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