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guī),應(yīng)該是最普通的一個檢查項目了,
基本上很多檢查,都要帶上血常規(guī),
正因為太平常,才會被忽略。
你可知道那些被抽走的血液背后,
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呢?
今天,小薇就手把手教你認識一下血液那些事~
第1則
血液的組成
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約占體重的7%-8%,人體血液的組成包括:血漿、血細胞。
血漿中90%是水,其余為蛋白質(zhì)、鈉、鉀、激素、酶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物質(zhì),用于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
血細胞含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第2則
血液的功能
血液能夠把從肺部來的氧氣和從消化道來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運送到全身各細胞,并將細胞內(nèi)廢物回收起來;
將體內(nèi)所生成的激素等信息傳遞物質(zhì)運送給各個需要的器官;
血液通過在全身流動的方式使人體的體溫保持在恒定的溫度;
若有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侵入人體內(nèi),血液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免受這些病原體的侵害,其中白細胞起很大作用;
作為血管維修隊的血小板,他們堅決奉行“哪里壞了去哪里的觀念”,一旦有傷口出現(xiàn),他們會立即趕到,用身軀填補缺口,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液中的紅細胞負責(zé)運輸氧氣及部分的二氧化碳。
第3則
教你看懂血常規(guī)報告單
一般來說,血常規(guī)單的檢測項目各個醫(yī)院不會差很多,通常每個項目都會給出檢查結(jié)果和參考值兩欄,不同醫(yī)院給出的參考數(shù)值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別,浮動不會太大。
看血常規(guī)報告,可以重點看以下幾個指標:
白細胞
它的作用是殺滅細菌和病毒并且監(jiān)視身體的穩(wěn)定。
通常情況下白細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要具體判斷究竟是什么感染引起的炎癥,還得同時看3個主要的血象指標: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比例和淋巴細胞比例。
◆中性粒細胞升高多是細菌感染,
◆淋巴細胞升高多是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多見于過敏反應(yīng)。
紅細胞
◆紅細胞減少一般見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缺鐵、維生素B12缺乏等;
◆紅細胞增多一般見于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
但并不是說紅細胞一旦出現(xiàn)異常就一定是上述疾病,一般要綜合其他檢查結(jié)果才能得出結(jié)論。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一種蛋白,專門負責(zé)運輸氧氣。
血紅蛋白降低,一般是貧血。
血小板
血小板有止血和抗凝的作用。
◆血小板太低的話,血管上的漏洞修復(fù)的會很慢,很容易造成流血不止;血液中的血小板過少時,就要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統(tǒng)疾病,或者脾臟功能亢進;
◆血小板太高的話又容易導(dǎo)致血栓形成。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變,或脾臟于近期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