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是一種類固醇衍生物,其經(jīng)典的生理作用促進鈣吸收,因此維生素D最早被用來治療佝僂病。和其他的維生素略有不同,機體內(nèi)的維生素不僅來源于食物,而且自身皮膚可以在紫外線作用下合成。在特殊人群中,如嬰幼兒和兒童,對維生素D的需求量大,需要補充營養(yǎng)性維生素D。
不論何種來源的維生素D,絕大部分均在肝臟進行第一次的加工(25-羥基化),在腎臟進行第二次加工(1-羥基化),最終經(jīng)過兩次加工的維生素D,生理活性將增加3000倍。而CKD患者由于腎功能減退,因此維生素D在腎臟的第二次加工(1-羥基化)能力大幅降低,加之本身皮膚合成能力下降,缺乏戶外運動,常有胃口不好等合并癥,因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維生素D缺乏和鈣磷代謝紊亂。不僅如此,上述代謝紊亂可直接作用于甲狀旁腺,引起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異常,導致腎性骨病。因此,CKD患者應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D。
如前所述,CKD患者即使大量進食深海魚類、蘑菇、鴨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只能改善維生素D的營養(yǎng)性儲備指標,其生理活性較低,因此CKD患者需補充活性維生素D。補充活性維生素D是需要參考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血鈣、血磷水平,并不斷監(jiān)測。由于補充過量的活性維生素D雖然可以抑制甲狀旁腺增生,但也可以并發(fā)高鈣血癥、高磷血癥,因此治療中要定期監(jiān)測,調(diào)整用量。如血甲狀旁腺激素降得太低,會發(fā)生無力性骨病。此時也應停止補充維生素D。建議CKD患者補充活性維生素D應在??漆t(yī)生的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