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吃多了或者是吃膩了,難免會出現胃不舒服的癥狀,對于被胃痛折磨過的人都知道那種心酸的苦楚,脹氣、胃痛、泛酸、反胃等還會嚴重影響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給大家介紹幾種快速緩解的方法和養(yǎng)胃護胃的小知識!
加強營養(yǎng)無需太多忌口
胃不舒服,需要忌口。
生、冷、熱、粘、硬、糙、刺激性的食物都要忌口。
喝粥、吃素,才能養(yǎng)胃。以上,是不少人的共識吧?
胃不舒服,其實不用特意忌口。
胃病的惡性循環(huán)
當胃腸道發(fā)生疾病時,勢必會影響食物的消化、營養(yǎng)的攝入。
就慢性胃炎和潰瘍患者而言,他們常常陷入兩難的困境:胃病不愈,腹部疼痛、不舒服,從而不想吃、吃得少,導致營養(yǎng)不夠。
但是,消除感染、填補潰瘍灶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供應,營養(yǎng)攝入不足,當然不利于病情的好轉。于是,胃部持續(xù)不舒服,持續(xù)地不能好好吃飯。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從某種程度上講,胃病的治療必須打破這個惡性循環(huán),使患者能攝入充分的營養(yǎng),加快胃病愈合。
真的需要養(yǎng)胃、忌口?
還真不是這樣。
大部分慢性胃炎和潰瘍患者都有很多忌口,生、冷、熱、粘、硬、粗糙、刺激性的食物全在禁忌之列。
很多患者在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如腹痛不適或腹脹等)出現的情況下,依然怕吃這個怕吃那個。只選擇粥、饅頭和素食,硬一點的米飯、肉類、冷飲生菜,碰都不碰。
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不是積極地尋求藥物治療,而是想單靠著吃好消化的食物來避免肚子不舒服的情況。
事實上,這么做,不但無助于慢性胃炎和潰瘍的治療,還因營養(yǎng)不良而不利于慢性胃炎和潰瘍的康復。
為什么無需忌諱太多?
這得從醫(yī)學界對慢性胃炎和潰瘍的認識說起。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醫(yī)生們普遍認為:胃粘膜對胃的保護功能受損,是慢性胃炎和潰瘍最主要的發(fā)病因素。
于是,「呵護胃粘膜」成了重要的治療原則。人們又很自然地聯想,認為冷熱糙硬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害胃粘膜,要少吃,甚至不能吃!
但隨著認識的加深,我們已經知道,幽門螺桿菌感染才是許多慢性胃病的罪魁禍首。
重要的是根治幽門螺桿菌,而食物與其感染,并沒有什么關系。而且前面提到的食物,并不會傷害胃粘膜。
因此,忌口挺沒必要的。
忌口太多,反而容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弊大于利,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