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jié)奏快,生活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相當部分現代都市人的“暢通工程”有程度不一的“堵塞”現象。
很多人認為自己便秘是不意外的,常常不去重視。但這個難言之隱除了讓身體感到不適之外,還是健康的“大敵”。
那么,醫(yī)學上究竟是如何定義便秘的呢?
便秘主要是指糞便量少,糞便干結、硬便,排便費力,排便次數一周少于2次。
如果病程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便秘。
是否一定要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排便習慣是可以用意志來調節(jié)的,所以定時排便的習慣很重要。
人們早晨起床時產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飯后產生的胃結腸反射,都可促進結腸蠕動,因此,一般建議建立早起或早飯后排便的好習慣,不要有意識地抑制排便。
為什么不建議長時間坐在馬桶上?
正常的排便時間為5-10分鐘。很多人在體檢是發(fā)現自己患有痔瘡,究其原因,與排便時間過長有很大關系。
此外,排便太用勁還容易誘發(fā)心臟病、腦出血等,多見于老年人。因此,要重視排便的環(huán)境,心情要放松,不要刻意坐在馬桶上“使勁”。
“宿便”真的有毒嗎?
曾幾何時,我們的身體突然中“毒”了——腸道里的“宿便”及其產生的毒素,成為肥胖的禍根、皺紋的真諦……萬惡之源,健康殺手,商家們抓住機遇,展開了各種“排毒、排宿便”項目。
殊不知“宿便”并不是一個醫(yī)學上的概念,而且這種說法并沒有醫(yī)學根據。由于大便干燥導致的排便困難可以誘發(fā)很多疾病,如腸梗阻等,但并不是所謂“宿便”本身導致的人體異常。
警惕便秘背后有大隱患
長期便秘對身體和精神都會帶來困擾,影響生活質量。
但最為重要的是,我們要警惕腫瘤、炎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這是便秘背后的大隱患。
瀉藥不可以當成“萬靈丹”
很多人對通便的理解就是吃瀉藥,這是非常普遍的錯誤。
瀉藥對腸黏膜有刺激作用,長期服用會產生依賴性,反而會導致慢性、頑固性便秘。
如何治療便秘?
治療便秘的關鍵是調整飲食結構,主食不要太精過細,多攝入膳食纖維,如麥麩、蔬菜、水果,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進行適量的運動。
常用的藥物包括乳果糖(杜秘克),以及西沙比利、莫沙必利、力洛等腸動力藥物。
但藥物治療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病變,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