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antibiotic)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所產生的具有抑制其它類微生物生長、生存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類似化合物。在定義上是一較廣的概念,包括抗細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以及對付其他微小病原之抗生素;但臨床實務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細菌抗生素。
自1940年青霉素開始應用于臨床至今,抗生素已有幾千種之多??股剡^去曾被稱為“抗菌素”。實際上,抗生素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或殺滅作用,因而“抗菌素”的叫法是不科學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1982年,將“抗菌素”的名稱規(guī)范為“抗生素”。
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其分類大體包括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大環(huán)內酯類、糖肽類、抗真菌類、抗結核菌類、抗腫瘤類及免疫抑制類等,其中前六類抗生素多以抗細菌作用為主。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和使用的先鋒類(即頭孢類)、西林類(即青霉素類)藥物即為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中非常重要的品種。
抗菌藥(antibacterialdrug)
顧名思義,是指具有殺滅細菌或抑制細菌活性的一類藥物,包括各種抗細菌類抗生素及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抗菌藥和抗生素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關系,抗菌藥包含抗生素。
我國權威部門發(fā)布的相關規(guī)定中,也明確使用了“抗菌藥”這一名詞,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抗生素類藥物與抗菌藥的外延關系如圖1所示。
消炎藥(anti-inflammatorydrug)
消炎藥就是醫(yī)藥學概念中的“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消炎藥是一類抑制炎癥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風濕等作用,主要針對紅、腫、熱、痛等癥狀發(fā)揮作用,屬于對癥治療藥物。消炎藥對導致癥狀的各種病因無直接作用,不能殺滅病原微生物。
看起來很清楚,但是,日常應用中有什么問題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混淆?
1.概念混用
常有文章介紹“抗菌藥”時,一概用“抗生素”代之。其實,兩者的外延雖有部分交叉,但并不完全等同,不可相互替代。實際上,抗真菌類、抗結核菌類、抗腫瘤類、免疫抑制類等藥物較少存在濫用現象,人們常說的“抗生素濫用”指的就是“抗菌藥濫用”。“避免抗生素濫用”的說法是不全面的,無形中忽略了非抗生素類的抗菌藥,科學的表述應為“避免抗菌藥物濫用”。否則,患者誤以為只要“避免抗生素濫用”即可,而對磺胺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類抗菌藥的使用不加約束,從而造成不良后果。
2.概念縮用
有人根據英文釋義簡單地將抗生素定義為“一種衍生于真菌或細菌的,可以殺死微生物、治療細菌感染的化學物質”(achemicalsubstancederivablefromamoldorbacteriumthatcankillmicroorganismsandcurebacterialinfections),忽略了抗腫瘤類及免疫抑制類抗生素??股夭粌H對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致病微生物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而且對部分腫瘤細胞及免疫細胞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3.概念誤用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因感染性疾病而使用抗菌藥,結果發(fā)現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的癥狀也逐漸消失了,所以常常將“抗菌藥”誤稱為“消炎藥”。實際上,兩者的藥理機制是完全不同的。消炎藥主要作用是緩解、抑制炎癥癥狀(紅、腫、熱、痛等),并不能殺滅引起炎癥的病因———病原體??咕帲侵苯俞槍Σ≡w的治療藥物,通過殺滅或抑制引起炎癥的各類病原體,進而消除炎癥反應。消炎藥多用于非感染性的炎癥,如肌肉扭傷、頭痛、關節(jié)炎等,而抗菌藥多用于引發(fā)炎癥反應的感染性疾病。
在臨床用藥中,抗菌藥、抗生素、消炎藥等概念的混淆仍然困擾著醫(yī)生的診治。有的醫(yī)生依舊認為“抗生素是抗菌藥的舊稱”,有的堅持“抗生素比抗菌藥包含更廣”。看完這篇文章,相比,希望你腦中的亂麻可以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