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1天3次”的藥不能像吃飯一樣吃呢?
因為從開始吃藥到藥物達到穩(wěn)定效果有一個過程,第1次吃藥時,藥物發(fā)揮了藥效,但是這種藥效是很快就會退去,因為人體會把藥物代謝清除掉。所以,你需要吃第2次藥來鞏固療效。
那問題來了,第2次藥什么時候吃最佳?
這個時間間隔很重要,因為你不能吃太晚,晚了第1次的療效就會中斷;也不能太早,太早相當于增加了上一次的藥量,正因為如此,這個時間要保證在第1次藥物還在起效但馬上快不行的時候,補上第2次的藥量。
所以,這個時間間隔很重要~按照理想的時間間隔給藥,體內的藥會很快達到穩(wěn)定的效果,發(fā)揮療效。
這個時間間隔該如何確定呢?
實際上,藥物在研發(fā)過程中,就會確定藥物的給藥間隔,并最終寫在說明書上,也就是常見的“1天3次”、“1天2次”等等。
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要想讓藥物盡快達到穩(wěn)定的效果,最好是按照理想的時間間隔給藥,那么,“1天3次”的時間間隔是多少呢?
對了,就是8小時。也就是說,在一天24小時中,每8小時吃藥一次,才是最理想的“1天3次”。
如果藥物隨餐服的話,1日3餐是每8小時一次嗎?
這個顯然不是,因為我們通常會在早上8點吃早餐,中午12點吃午餐,晚上7點吃晚餐,這樣一來,早中餐之間隔了4小時,中晚餐之間隔了7小時,而晚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間隔了13個小時!
所以,這樣服藥的話,給藥間隔是凌亂的。
那這種服藥方式會帶來什么問題呢?
一、紅色線展示了按照理想給藥間隔(每8小時1次)吃藥的體內藥物含量(藥效)變化,可以看到是漸進式上升的,最終達到穩(wěn)定。
規(guī)律服藥方式的體內藥物含量變化
二、綠色線展示了隨3餐時間服藥的體內藥物含量(藥效)變化,可以看到,由于服藥間隔變得不均勻,所以最終的藥物含量的高低起伏變化差異比較大。
不規(guī)律服藥方式的體內藥物含量變化
3、當我們把這兩者放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黃色邊框內的區(qū)域代表最佳治療范圍時,紅色給藥線獲得的療效一定要好于綠色給藥線。這就是為什么,要關注給藥間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