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左是藥,往右是毒”,藥物的兩重性是藥物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中成藥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安全使用呢?以下五項原則建議遵循:
1、優(yōu)先選用小兒專用中成藥
小兒專用中成藥是根據(jù)小兒的生理特點進行藥物成分設計的,相對安全些。專供小兒服用的中成藥,大多在藥名中有“小兒”、“娃娃”或“兒童”等字樣,以和成人藥相區(qū)別,例如小兒消食片、小兒感冒沖劑等。有些是在包裝上畫有小兒肖像或直接注明小兒用藥,這些都可供選用時參考。
2、非小兒專用中成藥,注意用藥劑量
有很多藥物沒有小兒專用劑型,如抗感染類藥物——蒲地藍消炎性口服液和抗病毒口服液,又如止咳類藥物——肺力咳、蛇膽陳皮口服液,這時家長往往只有考慮非小兒專用劑型了。有些非小兒專用中成藥未在說明書內(nèi)寫明小兒用量,這時家長如果隨意給藥,容易導致小兒用量過大或用量不足。這時可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2010年發(fā)布的《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用藥,一般情況下,3歲以內(nèi)服1/4成人見量,3~5歲的可服1/3成人量,5~10歲的可服1/2成人量,10歲以上與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3、仔細查看藥物適應癥,不要被藥品名稱所迷惑
選藥時家長要仔細查看藥品成分和適應癥,不要被藥品名所迷惑。比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由于藥品名稱中有“消炎”二字,不少人認為它有類似于抗生素的作用,但實際上它的主要成分為是蒲公英、苦地丁、板藍根、黃芩,其適應癥為清熱解毒、消腫,主要針對的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而非細菌性感染,因此它并不能替代抗生素發(fā)揮殺菌作用。
4、有些中成藥,要盡量避免使用
有些含有毒副作用的中成藥,可能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副反應,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嚴重的藥源性腸炎;牛黃解毒片口服可引起過敏性血小板減少、過敏性膀胱炎和過敏性皮炎。這些反應雖都較為少見,但一旦發(fā)生,病情都較嚴重,類似上述藥物應盡量避免給小兒使用。
5、應盡量單用一種中成藥
從用藥安全的角度考慮,盡量服用一種藥,不要兩種甚至三種合用。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藥注射液成分較為復雜,可能導致患兒過敏,一般情況下醫(yī)生也會慎重使用,首選外用或口服途徑給藥。
最后,溫馨提示:為保證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議家長在醫(yī)師或藥師指導下購藥,并根據(jù)兒童年齡與體重選擇相應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