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有參加過的培訓中,有一個培訓參加的次數(shù)最多,反復參加了4次。這個培訓是《高效能人士的7大習慣》。
我喜歡看書,有些特別好的書會反復看,其中有一本書反復看的次數(shù)最多。從第一次接觸至今差不多15年時間,至今仍然算是枕邊書,沒事就拿來翻翻。這本書是《高效能人士的7大習慣》。
當我大學畢業(yè)后第一次參加這個專題培訓時,我沒有完全能夠理解。我那時很費解為什么這本書如此風靡;帶著這個疑問我又參加了第二次相關(guān)培訓,我仍然一知半解;直到第三次和第四次培訓,我才真正領(lǐng)悟到了書中習慣的重要意義。
在我沒開公眾號之前,我并沒有意識到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有一天我閑暇時回看自己寫的文章,第一次發(fā)現(xiàn)有些思想早已根植在我的文章中,那就是這7個習慣。原來StephenCovey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內(nèi)心,在我的潛意識中指導我的行為。
《高效能人士的7大習慣》這本書看似簡單但理解起來并不容易。就算理解了,執(zhí)行過程也困難重重。但是,一旦你掌握了這7個習慣,哦,不,其實只要你融會貫通其中1、2點,你的人生都會受益匪淺。
我相信應(yīng)該沒有人不想成功,成功并不只是意味著高收入,更意味著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吃飽穿暖,而在于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但事實上蕓蕓眾生中成功者少之又少,為什么理想如此豐滿而現(xiàn)實卻如此殘酷?為什么我們看了這么多道理,卻離成功越來越遠?
因為我們總是去追逐一些表象的東西,比如為了賺錢而賺錢,為了學歷而讀書,為了做生意而結(jié)交朋友。只看到表象會讓我們總感覺力不從心,飽受挫折。正如泰坦尼克號沉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遠遠地看到了冰山一角,卻不知道腳下已經(jīng)撞上了冰山的底部。
而真正引導我們成功的是那些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習慣,是那些你看不到但卻對你的人生起作用的行為準則。
這些習慣將引導我們通過自律來實現(xiàn)個人成功,通過與他人建立深層、持續(xù)和高效能的人際關(guān)系來實現(xiàn)公眾成功。
一個人如果想有開掛的人生,就要從個人成功和公眾成功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習慣,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這篇文章我將介紹用自律實現(xiàn)個人成功的最重要的3個習慣。而通過利他來實現(xiàn)公眾成功的另外3個習慣,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
主動積極
富蘭克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寫到:我們這些囚禁在集中營的人,總記得那些經(jīng)常走動于茅屋中安慰別人、將自己最后一片面包給別人的人。他們也許只是少數(shù),但是他們足以說明:你可以剝奪一個人的所有,但你無法剝奪“人類的終極自由”,即在任何環(huán)境中人有選擇的自由。
每次我看到這段話都會有種一束光從頭頂照下的感覺。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并擁有選擇的自由。當你被人激怒時,當你被人不公平對待時,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受害者,你也可以選擇積極面對。
我們關(guān)注的人和事叫做關(guān)注圈,而在關(guān)注圈里那些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叫做影響圈。當你被動消極的時候,你的影響圈就變小,當你主動積極時,你的影響圈就變大。想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人,你需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影響圈變大。
我招了一個下屬,他畢業(yè)剛滿3年,對我們這行沒有經(jīng)驗。他來了以后非常主動地學習本職工作,上手很快。
沒過多久,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很喜歡他,提起他贊不絕口。有一天他的老板對我說,他除了高質(zhì)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外,對其他部門的同事的工作都主動伸出援手,比如幫忙準備客戶PPT,或者幫助策劃活動方案。為此他經(jīng)常做得很晚而且毫無怨言。
有一次我有個項目找不到人跟(因為人手短缺),他主動對我說,讓我來負責吧。我搖頭拒絕,他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說沒關(guān)系,我很想通過負責這個項目來學習新東西,您就放心地交給我吧。
還有一次他協(xié)助同事準備年度業(yè)務(wù)總結(jié)和新年方案。這個方案做了幾次都被老板打回來,負責的同事感覺很挫敗,一籌莫展。于是他主動和老板溝通,詳細了解了老板的方向和需求,之后他扛起整個方案的大梁,連續(xù)加班很多天,終于成功完成了全套方案,受到客戶的一致贊賞。
他的積極主動讓他獲得了比別人更加飛速的進步。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就成為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無論在職位和工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影響圈就像肌肉,常運動就會增大,具有彈性,不運動就會退化。如果聚焦在自己能影響和控制的事情上時,你就可以讓自己成為被信任的人,從而擴大你的影響范圍。當你總是被動消極地認為自己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去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你的影響圈就會縮小。影響圈越大,人生的機會就越多。
主動積極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生態(tài)度,養(yǎng)成這個習慣,就能夠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和目的來做選擇,而不是受制于他人。
以終為始
我經(jīng)常拿人生來比喻一場旅途。如果你開車去很遠的地方自駕游,你一定會規(guī)劃好路線才出發(fā)。你為什么不拔腿就走呢?因為你知道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迷路。那么當我們思考人生時,我們也應(yīng)該去想想我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為此我應(yīng)該做怎么樣的準備?
很多人說,我想不明白,我不知道應(yīng)該何去何從。你想象一下,當你80歲生日時,你希望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景?你希望自己身體健康,婚姻幸福,朋友或者桃李遍天下,過著富裕的生活,祝福如雪片般飛過來嗎?沒有人會去想象孤獨一人躺在病床上無人問津的結(jié)局,不是嗎?
我們的遠期目標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我們的人生道路應(yīng)該怎么走是我們自己設(shè)計的,而不是別人或者環(huán)境決定的。
健康是不是你人生的目標?
婚姻幸福是不是你人生的目標?
擁有良好的親子和人際關(guān)系是不是你的人生目標?
成為有良知和充滿智慧的人是不是你的人生目標?
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給更多的人積極正面的影響是不是你的人生目標?
這樣看來,你的目的就清晰了。你要做的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堅定不移地走去。
你說方向明確了,可是還是不知道怎么走。如果目的地在遠方,你想快速到達的最佳途徑,就是將沿途分成多個小目的地。只要你每個小目標都達成,你遲早會到達終點。
所以大事小事都應(yīng)該用以終為始的原則。當我們對每件事情都能夠規(guī)劃預期結(jié)果時,我們就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有一次我和同事發(fā)生激烈的爭執(zhí),我們原本是想優(yōu)化雙發(fā)部門的合作流程,但最后卡在了互相指責上,討論不歡而散。待我冷靜下來反思這個過程時,突然醒悟到我忘記了我的目標。我要去A地,結(jié)果卻開到了荊棘重生的B處。我立即打電話給同事,向她道歉。重新掉頭,牢牢地盯住這次談話的最終目標,這一次我們僅用了5分鐘就愉快的達成了共識。
以終為始適合于我們?nèi)松母鱾€階段。你應(yīng)該以原則為重心,不讓行動受到情緒或者其他因素的干擾。
要事第一
對你來說,什么是重要的事?很多人想不明白。
看電視是不是要事?
刷手機是不是要事?
打游戲是不是要事?
褒電話粥是不是要事?
睡到早上12點是不是要事?
我相信你的回答應(yīng)該是否定的。你將自己多少時間浪費在了這些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上呢?
那什么是要事?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第二點以終為始中的我們的人生目標。如果你確定那些是你的人生目標,那么去做實現(xiàn)它們的事就是要事。
我自認為是一個工作效率很高的人。很多人都讓我傳授時間管理的技巧,我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我不管理時間,我只管理我自己。
我將我的時間只投入在兩個我認為最重要的地方:
1、長期對我來說很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2、短期對我來說挺重要也緊急的事。
春上村樹說他一天的時間只有23小時,因為其中1小時雷打不動給了跑步。這就是秉承了要事第一的原則。
我每天可能只有19小時,其中2小時給了我的兒子,2小時給了學習,1小時給了鍛煉。我把重要的事情先確定,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所謂要事第一,就是先做那些你認為最重要但可能并不太緊急的事,再做那些你認為次重要但是很緊急的事。大道至簡,道理就是這么簡單,越簡單執(zhí)行起來越容易。
如果你總是把時間花在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上,你就再沒有精力去處理真正有意義的事。
帕累托定律告訴我們,人在各個領(lǐng)域中努力經(jīng)營,百分之八十的結(jié)果來自百分之二十的活動。
只要把焦點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你就可以對不重要的事說“不”。養(yǎng)成要事第一的習慣,你才能夠體會到時間的價值和威力。
通過自律養(yǎng)成主動積極,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的習慣。這三個習慣將奠定了個人成功的基礎(chǔ)。
所有高效能的人,都擁有這三個習慣,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