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外,總是會遇到很多年輕的伙伴;因為運氣不好,我擁有了很多發(fā)言的機會,而我的原計劃是不發(fā)言的,所以,這就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提問是這樣的:
第一個男生問我:“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叫30歲的尷尬,大致意思是說——我們活到30歲,上有老下有小的,如果沒錢,日子就很難過,如果沒結婚,這婚就難結了。您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說實話,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笑。
忍不住的笑,沒辦法,笑點太低。
然后,我說:“嗯,對的,很多人都被年齡所限制了,本能地給自己套上了許多不必要的枷鎖,覺得要‘30而立’,如果不‘立’的話,就是很失敗的人生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一直都不相信年齡的,我不覺得年輕人一定比年長的人更有優(yōu)勢,我也不認為年長的人一定比年輕人更有經驗,這都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我見過很多年輕人比年長的人更有經驗,我也見過很多年輕人比年長的人命短。說白了就是——你年輕,不等于你一定可以活得長;他年長,也不等于一定比你死得早。
所謂的‘30而立’不是說你一定要在30歲成家立業(yè),而是說在30歲的時候,你終于歷經滄桑搞懂了自己,知道了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自己最該干嘛,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再迷茫,這才是真正的獨立,那個‘立’字不是指你有什么成就或感情有沒歸宿,而是作為一個人,你是否已經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哪里。
很多人,尤其是閱歷少的人,總會輕狂地以為自己很容易就搞懂了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其實,不是這樣的,你沒啥閱歷的時候,你沒經歷過什么風雨的時候,你基本上都沒機會也沒資格說‘懂自己’,你也不太可能會真正地‘立’起來,這是比較遺憾的。
而我們一般人,你只要覺得自己在30歲時,終于活明白了,沒啥迷茫的感覺了,往往都算是‘立’起來了,至于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或金錢,不急啊,慢慢地去獲得就好了。”
他又說:“你的意思是:30歲沒有尷尬?”
我說:“是的。30歲,沒什么好尷尬的,就算你一無所有,只要你不服輸,你覺得自己肯定行,那你依然是棒棒噠!
馬云也是從30歲開始確定了自己一輩子要做什么,終于搞懂了自己,終于可以穩(wěn)定地從事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方向的事業(yè)了;而任正非則要到40歲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才知道自己一輩子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還有很多有名的企業(yè)家,比如俞敏洪,董明珠等等,都是大器晚成的類型啊,他們在30歲時也是沒什么成就的,你看現(xiàn)在不都好好的嗎?
其他行業(yè)或其他圈子,也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挲g不會對有前途的人造成什么影響,但你若受年齡的影響肯定沒啥大前途。”
他說:“嗯嗯,聽你這么說,我感覺好多了。”
第二位女生提問:“既然年齡不是什么問題,為什么很多人又說早成功比晚成功好呢?這本質上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就是年齡的問題。”
我說:“這問題問得好。就相當于有人說36碼的鞋子很好,而有人說40碼的鞋子很好,那現(xiàn)在我問你,你說36碼好還是40碼好?”
她說:“對我來說,我選36碼,因為我的鞋子正好是36碼的。”
我說:“你說對了,如果你的鞋子是40碼的,你肯定又會說40碼的更好,但實際上,這跟鞋子有關系嗎?”
她說:“沒有,這跟個人的情況有關。”
我說:“你又說對了。最近有一個很流行的笑話,說的就是這種本質——啤酒加冰傷胃,黃酒加冰傷胃,白酒加冰傷胃,所以,其實是冰傷胃!”
她說:“我明白了。同樣的道理,有人說早成功好,有人說晚成功好,其實,這跟早晚無關,只跟個人有關,正如有的人適合穿36碼的鞋子而有的人適合40碼的鞋子一樣。適合自己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
我說:“這位寶寶真聰明!”
大家又笑了。
最后,我補充了一句話:大家都是情商高的人,情商高的人都不會在意這兩個字——年齡;但情商高的人肯定會珍惜時間,好好提升自己,要不然情商就會掉線。
大家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