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有很多種情況,有一種情況可能是這樣的,你反復(fù)的制止,但孩子仍舊不聽;你要讓孩子做點事,說了很多遍了,但孩子幾乎沒有反應(yīng)等等,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家長的反應(yīng)大多認(rèn)為孩子不聽話,但家長是否有想過,可能是你安排孩子的事,在要求上是不太“合理”的。說到這,家長肯定還是認(rèn)為自己沒有錯啊,那我們通過下面幾個案例來說明下,也許看了案例分析后,家長可以會意識到自己某些方面做的欠妥。
案例一:只要認(rèn)為孩子不該做,就馬上制止
夏天,家長帶孩子去公園里散步,一路上有說有笑,都挺開心,有時候還會在草坪上嬉戲一會,畫面很融洽,走著走著孩子看到附近有一處人工沙灘,覺得挺好玩,然后就徑直跑了過去,就在沙灘上開心的玩了起來,媽媽一見,馬上大聲制止道:“不可以,快點出來。”對于媽媽的制止孩子看了下,然后繼續(xù)自己做自己的事。這位媽媽見制止無效,就繼續(xù)在孩子身邊說:“不要玩了,快停下來。”媽媽更大聲,孩子更象沒聽見,繼續(xù)玩,這位媽媽就急了,然后就直接把孩子拉了出來,孩子還一路哭鬧。
而孩子為什么會不聽話呢?就好像完全沒聽到一樣,因為你說的話,也就是你提的這個需求“不合理”。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是因為這位媽媽一直在制止孩子的行為,孩子也聽到了,但孩子也會想,你讓我執(zhí)行你的這個行為,你的理由呢?特別對稍大些的孩子更會這么想,因為他覺得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加上孩子有時候就喜歡挑戰(zhàn)權(quán)威,這樣一來,家長就一直反復(fù)說,孩子還是玩他的。家長應(yīng)該告訴孩子理由,比如跟孩子說:“請等一下,我們先把白色襪子脫了,等玩好,媽媽用濕巾給你擦個腳。”說明了理由,孩子也聽明白了,大多數(shù)就會配合你了。
插個題外話,與孩子的對話,不要總是用疑問的口氣。比如上面的,如果家長說我們先把白色襪子脫了,好嗎?這樣的口氣說的話,萬一孩子回答不好呢,對于這樣的規(guī)則方面,可以用肯定的語氣告訴孩子。
案例二:打斷孩子并安排家務(wù),卻沒有說明理由
這種情況也挺常見的,家長可能也是出于想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打算讓孩子做些能做的家務(wù),但在與孩子溝通上出現(xiàn)了問題,有這樣一個場景,孩子正在專心的玩搭積木,家長突然過來說:“來,桌子幫我擦一下,抹布給你。”說完家長抹布一扔做自己的事了。過一會來看,孩子根本沒有動,仍是在做之前的事,家長一看孩子沒動,就有些急了,說:“你沒聽到嗎?我安排事給你做了。”可孩子仍是自顧自的,家長有些生氣,就把孩子在玩的積木收了起來,孩子這下開始哭了??赡苓@個時候家長還認(rèn)為自己沒有錯,我是讓你去擦個桌子,你為什么不擦,你不擦我就把你的積木收走了。
我們先不說理由方面,孩子在專心的玩,家長打斷孩子就是家長的問題,如果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打斷,也先應(yīng)該跟孩子說:“對不起,打斷你一下,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之后再說明理由,“我現(xiàn)在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可以幫我一起擦個桌子嗎?”這個時候得用疑問的口氣,因為你是請孩子給你幫忙。這樣一說,孩子會認(rèn)為家長挺尊重我的,其實家長這么做也是給孩子一個榜樣,孩子知道打斷別人是不禮貌的,如果非要打斷應(yīng)該如何溝通等等。而這個案例的問題,不但沒有提出合理的理由,還打斷了孩子的“工作”。
案例三:睡覺時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快睡,而忽視了這其實是一個過程
很多家長會覺得哄孩子睡覺是一件體力活,哄了半天,自己累得不行,孩子仍是沒有睡著。有這個一個場景,晚上孩子上床睡覺了,開始家長還挺耐心,陪孩子聊聊天講講故事等,但過了十分鐘孩子仍沒有睡意,就開始煩燥了,態(tài)度立馬360度大轉(zhuǎn)變,會對孩子說:“趕緊睡覺。”同樣孩子沒有馬上就睡,有些急的家長甚至?xí)f:“快睡,快睡,再不睡覺我就不陪你了。”有些孩子可以被家長說的不陪他的嚇到了,就趕緊讓自己睡著。
這里我們先不說理由,家長忽視了其實從上床睡覺到睡著是一個過程,換位思考下,除了非常累的情況下,成人從上床睡覺到睡著也需要一段時間,只是成人會下意識的去閉上眼睛睡覺而已,如果有人在你沒睡著的時候,一直跟你說快點睡快點睡,你的感覺如何呢?接下去說不太“合理”的需求,家長告訴孩子讓他快點睡著,但沒有告訴他為什么,比如是媽媽累了,希望你能調(diào)節(jié)下自己,盡快入睡。孩子知道了這個理由,他會判斷這個理由是否“合理”,一般來說孩子都能接受。
通過上面的幾個案例分析,家長是不是覺得自己有時候提的要求不太“合理”啊,當(dāng)然這個也只是孩子不聽話的其中一個原因,不過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家長的方式方法上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其實無論怎么樣,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有個體,只要家長認(rèn)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了,那很多時候,就會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把孩子當(dāng)成你的依附品,覺得你讓他做什么都是理所當(dāng)然的,你下的任何命令他必須都要做。這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會順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