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尤其是0歲階段的寶寶,更是奠定寶寶健康的根基。母乳雖然是寶寶最理想的食品,但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當寶寶六個月以后,光吃母乳和嬰兒配方奶已經(jīng)無法滿足寶寶的成長所需。
所以在這個階段,除了母乳或嬰兒配方奶外,還要及時添加輔食。說到添加輔食,媽媽們可以說是絞盡腦汁,大家都知道,寶寶的腸胃功能非常脆弱,并不是什么食物都適合寶寶食用。媽媽們除了要知道哪些輔食對寶寶有益外,還要弄清楚哪些食物是輔食階段不能吃的。
這些盡量少添加或不添加
鹽:嘗試過輔食的人都知道,輔食是沒有味道的,甚至在大人眼里是一種難吃的食物,可是對于寶寶來說,口味則剛剛好。其實,母乳和奶粉中的鈉元素已經(jīng)足夠嬰兒的每日所需,無需再通過攝取鹽分來補充,過量的鈉反而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如果血液中的鈉含量超過了寶寶的承受能力,就會導致血液滲透壓加大,出現(xiàn)脫水的癥狀。除此以外,過早在食物中加鹽,會增加日后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有可能影響寶寶以后的飲食習慣。
蜂蜜: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嬰兒由于抵抗力弱,食入肉毒桿菌后,則會在腸道中繁殖,并產(chǎn)生毒素,而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易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所以蜂蜜不適合被添加在輔食中,未滿一歲的寶寶都不宜吃蜂蜜。
糖:甜味是人類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由于母乳是甜的,因此愛吃甜食可謂是一種本能反應。可是糖除了增加食物能量外,可以說是沒有其他營養(yǎng)價值的。早期吃糖不僅會養(yǎng)成寶寶對甜食的偏好,還會增加齲齒和肥胖的風險。
蛋清:說到補充營養(yǎng),大家首先可能會聯(lián)想蛋白質(zhì)到雞蛋,蛋清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補充足夠的蛋白質(zhì),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發(fā)育。蛋白質(zhì)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寶寶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zhì)。可是蛋清中的蛋白質(zhì)分子較小,有時能通過腸壁直接進入寶寶血液中,寶寶對異體蛋白容易產(chǎn)生抗拒,從而導致過敏。
海鮮:海鮮不但種類多,而且營養(yǎng)豐富,適當使用對孩子的健康有益。但螃蟹、蝦等帶殼類海鮮會引發(fā)嬰兒的過敏癥狀,建議寶寶大一點再食用。此外,兒童處理魚刺的能力較差,吃時稍不注意容易被細小的魚刺卡住喉嚨而發(fā)生意外。
如何正確添加輔食?
適齡添加:添加的輔食必須與寶寶的月齡相適應,滿六個月可開始添加輔食。以從稀到稠的原則逐量添加。從爛粥、果泥到軟面條、雞蛋羹、豆腐、餛飩、各種碎菜、魚肉、瘦肉末等。從谷類開始,向蔬菜水果、魚肉禽蛋、豆類制品等過渡,也可選擇一些嬰幼兒營養(yǎng)輔食系列產(chǎn)品作補充。
應從稀到稠: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都還沒有長出牙齒,因此父母只能給寶寶喂流質(zhì)食品,逐漸再添加半流質(zhì)食品,最后發(fā)展到固體食物。如果一開始就添加半固體或固體的食物,寶寶肯定會難以消化,導致腹瀉。應該根據(jù)寶寶消化道的發(fā)育情況及牙齒的生長情況逐漸過渡,即從菜湯、果汁、米湯過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過渡成軟飯、小塊的菜、水果及肉。這樣,寶寶才能吸收好,才不會發(fā)生消化不良。
從細小到粗大:寶寶的食物顆粒要細小,口感要嫩滑,因此菜泥、果泥、蒸蛋羹、雞肉泥、豬肝泥等“泥”狀食品是最合適的。這不僅鍛煉了寶寶的吞咽功能,為以后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打下基礎,還讓寶寶熟悉了各種食物的天然味道,養(yǎng)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而且,“泥”中含有纖維素、木質(zhì)素、果膠等,能促進腸道蠕動,容易消化。另外,在寶寶快要長牙或正在長牙時,父母可把食物的顆粒逐漸做得粗大,這樣有利于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并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出現(xiàn)不適要立即停用:寶寶吃了新添的食品后,父母要密切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如果出現(xiàn)腹瀉,或便里有較多黏液的情況,就要立即暫停添加該食品,等寶寶恢復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但父母們應了解,寶寶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大便可能會有些改變,如便色變深,呈暗褐色,或便里有尚未消化的殘菜。
注意口味:父母在給寶寶制作食物時,不要只注重營養(yǎng),而忽視了口味,這樣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味覺發(fā)育,為日后挑食埋下隱患,還可能使寶寶對輔食產(chǎn)生厭惡,從而影響營養(yǎng)的攝取。輔食應該以天然清淡為原則,制作的原料一定要鮮嫩,可稍添加一點鹽或糖,但不可添加味素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
寶寶的胃容量較小,一餐不能容納過多的食物,因此寶寶每餐應配制量少,但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以滿足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