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骨科頻道 > 骨科知識 > 前沿 > 生物型假體 vs 骨水泥型假體

生物型假體 vs 骨水泥型假體

2017-05-10 來源:關節(jié)時間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骨水泥,即具有骨骼特性、能行使骨骼功能的「水泥」,也被稱作骨粘固劑。由于其部分物理性質及凝固后外觀和性狀與白水泥相似,故而得名。

  生物型假體,即非骨水泥型假體,于1984年起應用于臨床,是應用最廣泛的假體之一。其表面材料多以羥基磷灰石、鈷鉻合金等為主。工作原理是通過等離子噴射技術、高溫燒結或電泳沉積等技術對假體基體表面進行處理,來改變假體表面的性狀,以達到誘導骨-假體表面骨形成的目的。

  生物型假體植入人體后,骨細胞可通過其表面微結構移行至孔隙內(350~550 μm為最佳),使骨質長入其中,繼而增殖、分化為成骨細胞,使假體-骨界面骨組織應力分布發(fā)生改變,提高假體與髓腔的結合強度,從而能夠保持長期的穩(wěn)定[2]。在臨床上多用于骨質條件較好的患者人群,主要適用于骨關節(jié)炎、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但生物型假體的價格相對較高。

  骨水泥,即具有骨骼特性、能行使骨骼功能的「水泥」,也被稱作骨粘固劑。由于其部分物理性質及凝固后外觀和性狀與白水泥相似,故而得名。作為假體固定材料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此后被廣泛應用于骨科臨床,是國際倡導的三大藥用新輔料之一。

  骨水泥在本質上是一種用于填充骨與植入物間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與骨及假體的連接完全是機械而無粘合性的,對假體的固定作用通過容積充填和微觀機械絞索而實現。它可以滲透進入松質骨中,通過形態(tài)匹配對二者進行連接,固定骨組織-骨水泥-假體界面,部分骨水泥還可作為藥物載體,加入抗生素,降低翻修的危險。通常在臨床上多用于患有骨質疏松、骨缺陷以及骨生長機能障礙等骨質條件較差的患者。

  生物型假體VS骨水泥型假體

  在髖關節(jié)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中,骨水泥型假體和生物型假體是最常用的兩大類。許多學者認為骨水泥型假體的適應證更好、結構更穩(wěn)固,但并發(fā)癥較多且翻修困難。生物型假體并發(fā)癥少,翻修較易但對骨質要求高,且有發(fā)生假體松動的可能性,故而骨水泥型假體適用于年紀較大且合并癥嚴重的患者,生物型假體適用于較為年輕的中青年患者。

  有研究對50名患者分別進行了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假體治療。連續(xù)14年隨訪發(fā)現,骨水泥組與生物組不論在膝關節(jié)評分、膝關節(jié)平均活動度,亦或是患者平均滿意度以及放射學檢查結果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且兩組的股骨組件生存率均為100%,脛骨組件骨水泥型生存率為100%,生物型為98%,均無骨質溶解現象出現。

  另有國外學者在對120例生物型與骨水泥型全膝關節(jié)置換進行了5年隨訪后發(fā)現,兩組假體植入后的5年生存率均為96%,且在臨床療效、假體功能和術后并發(fā)癥方面亦均無顯著性差異。

  綜合來看,作為關節(jié)置換術中最常用的兩種固定材料,生物型假體與骨水泥型假體的效果并無差異,骨水泥技術在不斷發(fā)展,未來將更好地服務臨床;而生物型假體的出現,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為臨床治療帶來了新思考。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用藥指導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