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腹瀉!
摘要:傷食瀉:大便稀溏,夾有乳凝快或食物殘渣,氣味酸臭,或如敗卵,腹脹,便前腹痛,瀉后痛減,腹痛拒按,或有嘔吐,不思乳食,夜臥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
腹瀉是指大便次數(shù)增多,每日超過3—5次,多著達10次以上,呈淡黃色,如蛋花樣,或黃綠稀溏,或褐色有臭味,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發(fā)熱、口渴等癥。
小兒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內(nèi)傷乳食(飲食不節(jié)制,吃多了),或脾
腎陽虛,都可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diào)而發(fā)生泄瀉。
1、傷食瀉:大便稀溏,夾有乳凝快或食物殘渣,氣味酸臭,或如敗卵,腹脹,便前腹痛,瀉后痛減,腹痛拒按,或有嘔吐,不思乳食,夜臥不安,
舌苔厚膩或微黃。
治法:消食導滯,同時注意調(diào)整媽媽飲食,停止動物蛋白和動物脂肪的攝入。
2、風寒瀉:大便清稀,多泡沫,臭氣輕,腸鳴腹痛,或伴惡寒發(fā)熱,鼻流清涕,
咳嗽,舌淡,苔薄白。
治療方法:疏風散寒,化濕和中。
3、濕熱瀉:大便水樣或蛋花湯樣,瀉下急迫,量多次數(shù)多,氣味穢臭,或見少許粘液,腹痛時作,食欲不振,或伴嘔惡,神疲乏力,或發(fā)熱煩鬧,口渴,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療方法:清熱利濕。
4、脾虛瀉: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瀉,時輕時重,面色萎黃,形體消廋,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療方法:健脾益氣,助運止瀉。
5、脾腎陽虛瀉:久瀉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見脫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
精神萎靡,睡時露睛,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療方法:補脾溫腎,固澀止瀉。
中醫(yī)小兒
推拿可以有效治療小兒腹瀉,且沒有任何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