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言語康復是聽障兒童康復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請您就此談一談。
吳建民: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是哪些主要因素阻礙了聽障兒童回歸主流社會:
一是由于聽障兒童聽神經系統的損害,致使他們聽力下降,出現不同級別的聽力損失;
二是由于聽障兒童的聽力損失致使他們啟動聽覺器官、接收語音信息的能力下降,導致大腦皮層聽覺中樞發(fā)育遲緩,出現了聽覺障礙;
三是由于聽障兒童的聽說系統不能建立正常的反饋鏈,致使他們的言語呼吸、發(fā)聲以及構音功能退化,出現了言語障礙。
四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導致聽障兒童大腦皮層語言中樞發(fā)育遲緩,出現了語言學習困難,認知發(fā)展滯后。
正是上述四種主要因素,導致了聽障兒童不能很好地融入主流社會,這里,言語障礙是阻礙聽障兒童回歸主流社會的主要因素之一。再者,言語是語言理解、表達的方式之一,當言語出現障礙,勢必影響人類的交流和思維。由此可見,言語康復在聽障兒童康復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記者:結合您多年的實踐和研究,我們應該如何更準確的理解“言語康復”?
吳建民: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康復定義為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y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yè)的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經喪失的功能盡快地、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盡可能的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會。
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我理解的“言語康復”是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yī)學康復、教育康復等各種康復的技術和方法,使言語障礙者已經退化或喪失的言語功能盡快地、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或重建,進而使他們的言語能力得以提高,能夠正確運用言語能力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接近或達到同齡健聽兒童語言思維的發(fā)展水平。
就言語康復的理念而言,我認為應當秉持有機整體的全面康復理念。這是因為,言語的活動過程是一個有機整體的活動過程。是完成言語所需要的各器官、組織生理能力和語言認知能力的相互協同、相互支持、有機統一的活動過程;康復的干預手段又包括醫(yī)學的康復、教育的康復、家庭的康復、社會以及職業(yè)的康復等方面。因此,言語康復應當是有機整體的全面康復。
記者:言語康復內容都有哪些?難點在哪里?
吳建民:我認為言語康復的內容應當包括:言語功能的恢復和語言認知能力的提高。言語功能的恢復應當包括:言語呼吸功能的恢復、言語發(fā)聲功能的恢復、言語構音功能的恢復;就語言認知能力的提高和言語功能的恢復而言,其難點應當是言語功能的恢復。
記者:據您了解,康復教師在對聽障兒童進行言語康復訓練時存在的問題或誤區(qū)有哪些?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吳建民:這個問題我談不好,在這里,我僅給予我的同仁們提個建議。在對聽障兒童進行言語康復訓練時應認清導致聽障兒童出現言語障礙的原因是什么?即由于聽障兒童的聽說系統不能建立正常的反饋鏈,致使他們的言語呼吸、發(fā)聲以及構音功能退化,出現了言語障礙。再者是由于語言認知能力滯后,出現了言語障礙。
因此,在對聽障兒童進行言語康復訓練時,應以言語功能的恢復為基礎進行言語康復訓練,并且應當秉持有機整體的全面康復理念。
記者:請和我們分享一些言語康復的方法或技巧。
吳建民:很多言語康復老師這樣問我,我一般都是這樣回答的,言語康復沒有技巧,如果真要是談言語康復技巧的話,那就是在對聽障兒童言語障礙評估的基礎上,在習得某個目標音時,你適宜、適時、巧妙、綜合、協調地運用了康復方法和技巧順利地幫助聽障兒童習得了目標音。
在聽障兒童的言語康復中,我們遵循的言語康復模式是:“評估→康復→評估”的循環(huán)模式,并且將評估監(jiān)控貫穿在言語康復的始終。
在對聽障兒童進行言語康復前,我們會對影響言語康復效果的其他能力進行評估,如:對聽力補償或重建效果的評估、聽覺技能的評估以及言語構音功能的評估,并依據評估的結果,告知家長孩子言語康復的預后。對于那些不具備言語康復條件(如: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以后助聽效果補償不到位的孩子,構音器官畸形—腭裂、唇腭裂等情況的孩子),我們都會建議家長在孩子改善了基礎條件后,再進行言語康復,否則康復效果無從體現。
因此,在我們這里康復的聽障孩子,在具備了言語康復的條件下,經過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康復,常態(tài)化地回歸了主流社會,并不僅僅是個案現象。
記者:談到言語康復,通常會引發(fā)對言語矯治的思考。如何判定一個聽障兒童是否需要言語矯治,還有沒有其他有效方式?對此老師們往往把握不好,請就此談談您的看法。
吳建民: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先來認清“康復和矯治”的概念。“康復”是指恢復健康。“矯治”是指把生理缺陷通過醫(yī)治矯正過來。而“言語”是人們運用語法規(guī)則,將語言材料通過口頭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應當具備語言認知能力和言語器官組織能力。當人們的語言認知能力或是言語器官功能出現障礙時,皆可出現言語障礙。
因此,我認為“言語康復”應當包括提高語言認知能力和恢復言語器官的功能。而“言語矯治”應當是指針對言語器官功能的障礙,借助醫(yī)學康復的技術和方法將其恢復正常。
通過評估,如果該孩子是由于言語器官功能障礙導致言語的可懂度和清晰度下降,則該孩子需要言語矯治。否則,就不需要言語矯治。
另外,這里還有您沒有提到的“言語治療”。言語治療原指一套為矯正發(fā)聲和構音缺陷而設計的與行為有關的技術和方法,如矯正口吃?,F在也指用于失語癥的康復和處理發(fā)育性言語障礙的技術和方法。
我想就言語障礙的康復,應該在評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有的放矢地進行康復。
記者:請您分享一下康園言語康復工作的情況。
吳建民:我們康園在張洛梅主任的支持和領導下,就孩子們的言語康復模式進行了大膽地探索和嘗試。經過這幾年的探索,我們鄭州康園聽力言語康復中心已形成了符合國內聽障兒童言語康復的實際情況,又行之有效的具有康園特色的聽障兒童言語康復模式。
一個有言語障礙的孩子經過評估后,如果存在言語基本功能障礙,則需要進行言語基本功能訓練,其上課的形式是言語基本功能集體訓練課;如果該孩子存在音位習得障礙,則需要進行音位習得訓練,其上課的形式是音位組別課;如果存在言語構音運動模式異常,則需要異常構音運動模式矯治,其上課的形式是言語矯治課。
無論孩子上什么形式的言語康復課,都需要家長的配合,都需要家長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家庭中進行相關內容的鞏固強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