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戴著耳機的年輕人要注意了,聽力殺手正在身邊。國內外研究表明,12%~15%的青少年的聽力健康受到娛樂性噪聲影響。
近年來伴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歌廳、酒吧等娛樂場所的增多,人們出現(xiàn)聽力損害的年齡越來越早,人數也越來越多。聽力一旦下降,或頻繁出現(xiàn)重聽、耳鳴等,就意味著你的耳朵發(fā)出衰老的信號。
噪聲是導致聽力殘疾的重要原因。
噪聲的來源
交通噪聲:包括機動車輛、船舶、地鐵、火車、飛機等發(fā)出的噪聲。
工業(yè)噪聲:工廠的各種設備產生的噪聲。對工人及周圍居民帶來較大的影響。
建筑噪聲:主要來源于建筑機械發(fā)出的噪聲。
社會噪聲:包括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家用電器、音響設備發(fā)出的噪聲。如商鋪噪音(大喇叭促銷)已到影響聽力程度。
噪聲的等級標準
噪聲是引起耳鳴最常見的原因,當某個頻率的噪聲損傷了聽神經末梢細胞時,就會產生相應頻率的耳鳴。實際上,噪聲超過85~90dB強度時,即對耳蝸造成損害。而噪音性耳聾便是因為患者長時間待在超過85dB強度的嘈雜環(huán)境中,慢慢出現(xiàn)耳鳴、耳聾的癥狀。
動靜大的噪聲會損傷人的耳朵,那么,難以察覺的低頻噪聲是不是就是安全的?
濟南耳鼻喉醫(yī)院專家說,類似于辦公室中的電腦、電話、傳真機或空調等電子設備發(fā)出的低頻噪音也會讓聽力“受傷”。
比如,手機發(fā)射的電磁波可輻射深度達顱內4-150px,引發(fā)如頭痛、腦血供障礙、面部皮膚燒灼感等熱反應。專家建議:打手機最好一次別超過10分鐘。
如何讓耳朵更靈敏?
專家表示,使用耳機要堅持“60/60”原則,即聲頻一定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xù)使用時間不宜超過60分鐘;應避免在噪聲環(huán)境下久留,盡量少去KTV、迪吧等高聲強的場所。
如果必須前往,你可以用棉花塞住耳朵,并把暴露在空氣外的棉花涂上凡士林等膏狀物,隔音效果更佳;要想減少噪音,家中電器盡量不要集中擺放;臨街的窗戶最好有隔音功能,窗前多擺綠植也能起到隔音作用。
提示聽力損失的八大信號
1.聽別人講話,能聽得見聲音,但分辨不清對方在說什么
2.和別人交談時經常打岔。
3、與別人交流時經常需要別人重復。
4、周圍人總是抱怨您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時聲音太響。
5、經常聽不到別人在背后叫自己。
6、在一些比較嘈雜的公共場所交談或聆聽有困難(如馬路、餐館、超市、菜市場等)。
7、經常聽不到或聽不清電話鈴聲或門鈴聲。
8、在電話中交談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