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早就了解到,麻疹會抑制免疫系統(tǒng),但是他們通常認為這種抑制作用最多在幾個月之內就會消失。然而,發(fā)展中國家是麻疹多發(fā)區(qū),對那里的兒童進行研究后發(fā)現: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麻疹疫苗降低了由于感染而死亡的整體死亡率,這表明預防麻疹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保護兒童不受其他疾病的侵襲。
對于這種額外的益處,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麻疹疫苗在某種程度上會刺激免疫系統(tǒng),對其他疾病產生防御作用。但是,對于從麻疹中康復過來的猴子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卻產生了另一種假設。2012年,荷蘭鹿特丹市伊拉斯謨醫(yī)學中心的里克·德·斯沃特(RikdeSwart)及同事稱:麻疹病毒可以殺死大量的記憶細胞,這些記憶細胞就是防止日后由同一種病原體引發(fā)感染的白細胞。因此,麻疹病毒可能會引起科學家們所謂的免疫失憶癥,損害免疫系統(tǒng)的記憶力及其在快速消滅曾經擊敗過的其他細菌方面所具備的能力。新論文的作者、亞特蘭大市埃默里大學醫(yī)學院的學生邁克爾·米納(MichaelMina)說:“結果,麻疹病毒會使人們容易感染本不該感染的疾病。”
為了檢驗這種解釋,包括德·斯沃特和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博士后研究的米納在內的一個研究小組獲取了相關數據,這些數據顯示了美國、丹麥和英國局部地區(qū)麻疹病例的數量,以及死于其他疾病感染的人數。英國和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接種麻疹疫苗,20世紀80年代丹麥開始接種這種疫苗。研究人員獲得了接種麻疹疫苗前后的統(tǒng)計資料。
研究小組企圖利用數學分析來確定在麻疹病例數量和死于其他疾病的人數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系。例如,如果麻疹病毒只能在短期內抑制免疫系統(tǒng),那么在一個特定年份里死于其他疾病感染的人數可能跟那一年麻疹病例的數量具有相關性。但是,如果麻疹病毒引起長期免疫失憶癥,那么在特定年份里死亡的人數可能跟那一年以及之前一兩年的病例總數相關。
利用這個方法,研究人員計算出在平均兩年半的時間里從麻疹病中幸存下來卻仍然易患其他疾病的兒童有多少。今天,研究小組在《科學》雜志在線版上報道說:在三個國家中獲得的數值幾乎是相同的。米納稱:“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麻疹的不利影響所持續(xù)的時間要長得多。”
為了檢查麻疹造成的免疫功能損害,研究人員分析了百日咳的統(tǒng)計數據。百日咳不會抑制免疫系統(tǒng),而且研究人員也沒有發(fā)現百日咳病例數量跟死于其他疾病感染的死亡率有任何關聯。
米納及同事還確定了這一點:在接種麻疹疫苗之后,三個國家中的敏感期長度都沒有變化。該發(fā)現支持這一觀點:麻疹疫苗能夠使兒童受益,不僅僅是因為可以預防麻疹,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保護兒童不患其他疾病。研究小組稱:在接種麻疹疫苗之前的歲月里,麻疹造成了大約半數兒童死于其他疾病。既然有這么多孩子死亡,研究人員以前為什么沒有發(fā)現其中的相關性呢?米娜說,許多研究人員本以為麻疹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會很快消退,“因此,當孩子在六個月之后患上肺炎時,沒人會把該病跟麻疹聯系到一起。”對西非兒童進行的其他研究沒有證明麻疹有著長期的影響。米納及同事指出:那些研究中的兒童,有半數在患麻疹之后兩個月時間內就死于其他疾病,這樣就難以發(fā)現麻疹的長期影響。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莫納什大學免疫學家凱蒂·弗拉納根(KatieFlanagan)說:“有可能存在長期的免疫抑制,但是還遠遠沒有真正地證明這一點。”她說:例如,研究人員需要證明患有麻疹的兒童恰恰就是后來死于其他疾病的兒童。
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學家威廉·莫斯(WilliamMos)稱:“這是間接證據。”但是,他還說:該研究結果極具提示作用,說明麻疹造成了較為長期的免疫抑制。莫斯指出:如果研究人員得出的結果是正確的,那么接種麻疹疫苗的益處就遠遠不只是降低因麻疹而死亡的人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