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化療前路崎嶇:ERCC1預測NSCLC鉑類化療結果不理想
有希望成為含鉑化療生物標志物的是切除修復交叉互補組1(ERCC1)蛋白,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復途徑的重要成分,通過對鉑類-DNA復合物的切除修復而影響鉑類藥物的療效。
【兩會話題】慢病防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美國著名華裔科學家MIT張鋒教授團隊是該領域的領先小組之一,最近發(fā)表論文提供了一種更好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他們根據(jù)生物進化理論,在細菌蛋白庫中尋找更理想的DNA切割酶,獲得了成功,使該技術超更簡單、更便宜、更快、更準等方向上邁進一大步。
剛剛結束的倫敦 2015 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ESC 主席 Fausto Pinto 教授提出,心血管疾病已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全球 51% 女性、42% 男性的死亡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
有希望成為含鉑化療生物標志物的是切除修復交叉互補組1(ERCC1)蛋白,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復途徑的重要成分,通過對鉑類-DNA復合物的切除修復而影響鉑類藥物的療效。
來自ACP的AmirQaseem等人寫道,高血壓在美國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美國成人的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9%,≥60歲人群患病率增加至64.9%。恰當?shù)墓芾砀哐獕耗軌蚪档托难懿?、腎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然而,最恰當?shù)慕祲耗繕酥狄恢笔鞘軤幾h的話題,尤其是在≥60歲人群中。
在2016年新版歐洲心血管疾病預防臨床實踐指南中,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對CV風險分層的作用已經受到了巨大挑戰(zhàn),因為該標志物的變異性高,個體間重現(xiàn)性低并缺少額外預測價值,已經不再作推薦。相反,頸動脈斑塊仍然是有價值的CV風險分層工具。
60歲男性,右利手,由于右側肢體不自主抖動而就診?;颊叩陌Y狀通常在5分鐘內緩解,并且僅局限于右側?;颊弑硎?,抖動的癥狀由使用右手或右腳進行穿鞋、開車、書寫等動作引起,但不會由姿勢變化而引起。患者在發(fā)作時留下了右手書寫的筆跡,證明了其間歇性抖動的病史。
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綜合征(RCVS)是一種以腦動脈的自發(fā)性多灶性收縮為特點的疾病?;颊咦畛R姷呐R床表現(xiàn)是異常的嚴重頭痛,多為霹靂樣頭痛,嚴重者可在1分鐘內達到峰值。
傳統(tǒng)CPR無自主循環(huán)恢復(ROSC),或心臟驟停反復發(fā)生,無持續(xù)ROSC時可行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的CPR,年齡18~75歲。
研究納入154個國家844項研究中869萬例受試者的數(shù)據(jù),評估1990-2015年195個國家和地區(qū)SBP≥110~115mmHg及≥140mmHg與不同原因死亡傷殘疾病負擔的關系。
對于≥60歲、收縮壓持續(xù)≥150mmHg的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的目標收縮壓為<150mmHg,以降低死亡、卒中和心臟事件的風險。
孫寧玲教授:高血壓的治療藥物有5大類,組成各種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這5類藥物中,最重要的能夠改善蛋白尿的藥物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抑制劑,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
2016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指南首次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單抗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推薦單獨用于具有錯配修復基因缺失(dMMR)/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高(MSI-H)分子表型,不適合強烈治療的不可切除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