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一句話:“我們雖然是人,但叫細菌可能更恰當一些”,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像是科幻故事里的荒誕說法,但其實也有一定道理。
我們的身體并非是完全獨立的生命體,而是與細菌等各種微生物共生的存在。這些微生物從出生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而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身體某種功能必須的一部分。
比如腸道中的益生菌,可以幫助身體抵擋致病菌的入侵,還能夠刺激腸壁,促使腸蠕動,保證身體正常的排便功能,如果我們失去了這些益生菌,可能會導致身體的某些功能出現(xiàn)紊亂。
哪些食物有助于保護人體有益腸道菌群?
腸道中的益生菌需要依靠我們攝取的纖維素生存,如果纖維素攝入不足,就可能造成腸道菌群的數(shù)量減少或種類發(fā)生變化,導致身體功能的異常。目前較為高發(fā)的過敏和哮喘等疾病,就與身體表面和身體內部菌群的失調關系密切。
所以我們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確實很難做到這一點,就要考慮從其他途徑補充纖維素,比如使用一些益生元等。
除了飲食,目前對殺菌產品和抗菌素類藥物的濫用,也可能導致體內菌群的失調,這些產品在殺菌的同時,不止殺掉了“壞”細菌,也會將有益身體的“好”細菌殺死。
因此對于殺菌產品和抗菌素類藥物,我們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有節(jié)制的使用,在飲食方面,我們不止要考慮自己吃什么,也要考慮身體內的細菌需要什么。
怎樣喝水更健康?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一天要喝八杯水這樣的一句口號,也確實有許多人這樣去做了,走到哪里都拿著水,覺得喝水越多越好,其實并不是這樣。
我們攝入的水除了滿足身體需求的部分,其余的需要通過腎臟排泄,但每次腎臟排泄時并不是簡單的排泄水分,而是會同時排出一些鈣、鎂等礦物質。
長期過量的飲水,一方面會造成身體內礦物質的流失,一方面還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衡量自己是否飲用了足夠的水,并不是靠每天喝了多少水去判斷,而是要根據每日尿量的多少來判斷。每兩個小時去一次廁所,是一種正常的小便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