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各種兒童意外傷害集中爆發(fā)的階段。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兒童死于意外傷害。在我國,每年有超過5萬名兒童死于意外傷害,成為1-14歲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經(jīng)總結(jié),以下6種意外安全事故最為頻發(fā)。針對此種現(xiàn)狀,家長應(yīng)該注意對孩子加強安全教育,時時進行安全風險提醒,采取科學全面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才能將孩子發(fā)生意外安全事故的風險降到最低。
玩水溺亡
溺水堪稱暑期兒童安全第一殺手。水塘、小河是孩子們游野泳及發(fā)生溺水危險系數(shù)最高的地方,家長要告誡孩子不要私自去這些場所游泳,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游泳池。
小區(qū)周邊的噴泉、水池等存有積水的平臺也是意外高發(fā)處,家長帶孩子玩耍時,一定要留意水池周邊是否有防滑措施、是否存在通電設(shè)施、護欄的高度是否合適等,如不到位,應(yīng)督促相關(guān)單位加強防護措施。另外,家中的浴缸、水桶、水盆等容器中若有蓄水,要注意及時清空,因為這些地方也是年幼兒童溺亡的高發(fā)場所,最好不要讓年幼的孩子單獨進入或留在衛(wèi)生間內(nèi)。
車內(nèi)窒息
夏季氣溫高,在陽光照射下的密閉車廂內(nèi),溫度會迅速升高至五六十攝氏度,加之缺少氧氣,極易引起“熱射病”,致死率高,十分危險。因此,家長千萬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nèi),哪怕很短的時間都不可以。為防止將孩子“遺忘”在車內(nèi),可適當跟孩子聊天互動,或?qū)⒑⒆拥奈锲贩旁诟瘪{駛位上,下車前記得注意看看后座;如果孩子在車上睡著了,也應(yīng)該將孩子一同帶下來,不要怕打擾孩子睡覺而因小失大;下車后注意鎖好后備箱,防止孩子鉆入發(fā)生意外。
高空墜亡
窗口、陽臺、飄窗、樓梯、電梯等處,都是年幼孩子發(fā)生墜亡意外的高發(fā)地。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單獨去有高低差的空間。不要讓家中窗戶處于完全開放的狀態(tài),可改用上懸窗或下懸窗,減小窗扇開啟幅度,或安裝防盜窗。窗旁不要放置可供孩子攀爬的桌椅等,以免孩子失足跌落。
此外,帶孩子旅游時,應(yīng)教育孩子緊隨大人同行,學會辯認景區(qū)安全風險提示標志,不翻越景區(qū)護欄,不攀爬觀景平臺,不去陡崖處玩耍。
燒燙傷
廚房是兒童發(fā)生燒燙傷意外的主要場所。當孩子年齡漸長,可以在廚房幫忙時,家長注意不要讓孩子穿過于寬松的衣物,以免不小心刮倒或勾到物品上,引發(fā)危險;不要把水壺、湯碗等盛有高溫液體的容器置于桌邊;不讓孩子單獨呆在廚房;不讓孩子使用熱水壺、湯鍋、電飯煲、微波爐等;桌上不要鋪桌布,以免孩子拽拉桌布時將桌上的東西打翻而燙傷;給孩子盆浴洗澡時,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并用手臂測試好水溫后再讓孩子進入。
藥物中毒
日常生活中,有毒化學品和藥品也隨處可見,如家用清潔劑、擦鞋劑及含鉛制品等,誤服可造成中毒。即使是正常口服藥,過量服用也會中毒。因此,家中常用的含化學成分的制劑和藥品一定要放到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家長吃藥時盡量避開孩子,以免孩子模仿;喂孩子吃藥時也不要將藥說成“糖果”進行哄騙,以免使孩子混淆概念而獨自食用;平時注意多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告知他們哪些東西能吃,哪些不能吃。
異物窒息
瓜子、豆類、石榴籽等食物是氣管異物的常見物,此外,釘子、別針、硬幣、紐扣、筆帽、紙卡等小物件也易導致兒童異物窒息。家長應(yīng)教導孩子吃東西時要安靜,不能說話、大笑、跑跳,應(yīng)端正坐姿,在固定的餐位中進行。經(jīng)常對家中進行“地毯式”掃除,及時清理孩子可能碰到的小物件,同時也要進行安全意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