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fù)護理在基層將會越來越重要,中藥對于康復(fù)護理更是有著很好的效果,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康復(fù)科臨床常用方藥:
1、葛根湯
功用:發(fā)汗解表,升津舒筋。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項背強,無汗,惡風,或自下利,或血衄;痙病,氣上沖胸,口噤不語,無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組成: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大棗。
2、蠲痹湯
功用:祛風除濕,蠲痹止痛。
主治:中風身體煩痛,項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舉動艱難。
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當歸、川芎、乳香、木香、甘草。
3、十全大補湯
功用:益氣補血。
主治: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jīng)量多等。
組成:黨參、白術(shù)、茯苓、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炙黃芪、肉桂、炙甘草。
4、地黃飲子
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干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弱。
組成:熟地黃、山茱萸、肉蓯蓉、巴戟天、附子、肉桂、石斛、麥冬、五味子、姜棗、遠志、茯苓。
5、獨活寄生湯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冷痛,痿軟,肢節(jié)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組成:獨活、細辛、防風、秦艽、肉桂心、桑寄生、杜仲、牛膝、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人參、茯苓、甘草。
6、補陽還五湯
功用:補氣,活血,通絡(luò)。
主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小便頻數(shù),遺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
組成:黃芪、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
7、小柴胡湯
功用:和解少陽。
主治:
?。?)傷寒少陽證。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
(2)熱入血室證。婦人傷寒,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
?。?)黃疸、瘧疾以及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黃芩、人參、大棗、半夏、生姜、炙甘草。
8、半夏厚樸湯
功用: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咳嘔,舌苔白潤白滑,脈弦緩弦滑。
組成:半夏、厚樸、茯苓、生姜、紫蘇葉。
9、復(fù)元活血湯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絡(luò)。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脅肋瘀腫,痛不可忍。
組成:酒大黃、柴胡、桃仁、紅花、穿山甲、當歸、天花粉、甘草。
10、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功用:化痰熄風,健脾祛濕。
主治:風痰上擾證。眩暈,頭痛,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弦滑。
組成:半夏、天麻、白術(shù)、茯苓、橘紅、甘草、生姜、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