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此時正值秋季的中期,亦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早在《周禮》中就有“中秋”一詞的記載,那么,中秋時節(jié)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注意保健養(yǎng)生呢?
健脾護胃助消化秋季天氣逐漸轉寒,胃腸道極易受到刺激。再加上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與國慶佳節(jié)恰巧在此時“相遇”,大家免不了開懷暢飲、大魚大肉、熬夜打牌、飲食不規(guī)律,外加作息紊亂,容易出現諸如消化不良、胃脹胃痛、惡心噯氣等腸胃問題。專家建議,在節(jié)假日過后應多喝粥和湯,蔬菜最好生灼,或做成蔬菜粥或湯,這樣不僅有利于排毒,還能夠補充足夠的纖維素,讓紊亂的胃
腸道得到休整。
對于素有胃病的人而言,秋季食物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過硬、過酸、過辣、過咸、過冷、過熱;避免食用油炸類、動物肝臟、糕點等油膩食物,以及咖喱、胡椒粉、辣椒、洋蔥等刺激性食物。建議此類人應以精細、容易消化的
食物為主,如煮爛的面條、軟糯的米飯,盡量少吃或不吃粗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常用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包括山藥、扁豆、蓮子、蓮藕、大棗、人參、茯苓、白術、黃芪、甘草等,配制成藥膳效果更佳。
秋季也是腹瀉高發(fā)季節(jié)。為了預防腹瀉,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尤其要做到飯前便后洗凈手;勿食生冷食物,應吃熟食,喝開水;注意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證夜晚10點到凌晨6點的安穩(wěn)睡眠時間。
食用月餅有講究中秋佳節(jié)的時候,一家人共賞明月,聚在一起品茗吃月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專家提醒,食用月餅要講究科學,同時注意飲食上宜清淡。
1.不同口味的月餅食用順序:咸甜月餅同食時,應先咸后甜;鮮、咸、甜、辣等不同口味的月餅同食時,應按鮮、咸、甜、辣的順序吃。
2.月餅富含脂肪,食用時不宜配冷飲,否則會引起腹瀉。最好配一杯熱茶或開水。適宜的茶飲:綠茶消食解油膩;紅茶、花茶、普洱茶暖腸胃營養(yǎng)效果佳;秋飲烏龍茶降脂減肥兩相宜;大麥茶強胃健脾助消化;蜂蜜柚子茶清熱去火解油膩;陳皮茶溫和促消化。
3.月餅食用量不宜過多,切忌搭配含糖量高的汽水、飲料等,在食用月餅的同時必須減少米飯及油脂的攝入。
4.患有胃炎、膽道疾病、肥胖、“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及嬰幼兒、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應慎食月餅,以免造成胃腸道不適或病情加重。即使是無糖月餅,糖尿病患者也不可多食;血脂患者建議每日膽固醇含量不超400毫克為原則,而一個蛋黃約有600~1500毫克,因此高血脂患者宜少食有蛋黃餡的月餅。
潤燥養(yǎng)肺防感冒時至中秋,晝夜溫差大,極易引發(fā)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因此,中秋前后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慢跑、快走、打球、練拳、習劍等項目。秋季干燥少雨,慢性咽炎、鼻炎等的發(fā)病率上升,人們容易出現鼻干鼻癢、咽干唇燥等癥狀,除了日常多飲水(1天飲水量2000~3000毫升,分4~7次攝入,晨起、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左右、晚睡前均要各攝入300~500毫升)以外,慢性咽痛、咽干者可選用玉蝴蝶、胖大海、羅漢果、金銀花泡水喝;慢性或過敏性鼻炎,鼻塞、鼻干嚴重者可選用辛夷花、薄荷煮水飲用,或將鵝不食草用75%酒精浸泡后外用。平時可服用秋梨膏、養(yǎng)陰清肺膏,或用沙參、石斛、麥冬、五味子、百合等泡水、煮粥或煮湯。
下列5種自制飲品能增強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晚上睡前服用能有效預防感冒。
1.蔥白飲:大蔥白100克,切碎后煎湯,趁熱飲。
2.姜茶飲:生姜10片,茶葉7克,煎湯,趁熱飲。
3.姜棗飲:生姜5片,大棗10枚,煎湯,趁熱飲。
4.蘿卜飲:蘿卜適量,切片煎湯,加食醋少許,趁熱飲。
5.菊花飲:菊花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滋陰補腎潤肌膚秋季天氣干燥陰冷,人們的皮膚也會干燥缺水,粗糙晦暗、雀斑、泛紅、瘙癢等問題也會接踵而來。中秋之際飲食方面可適當多吃一些潤燥養(yǎng)顏,有利于皮膚的食物,比如泥鰍、鴨肉、生梨、蓮子、紅棗、核桃、蜂蜜、銀耳等。另外,秋季進補以滋陰補腎為主,如阿膠有滋陰養(yǎng)血潤燥之功效,將阿膠磨成粉,于每日清晨在豆?jié){或牛奶中放一勺,有助于美容養(yǎng)顏,保持較好的氣色。其他如鱉甲、龜板、何首烏、黑芝麻、桑葚、枸杞子等均是補腎滋陰佳品,可酌情滋補,切忌過分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