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餐桌上的美食也是花言繁多,暴飲暴食后便容易發(fā)生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俗稱為“傷食”。這期為您推薦一個有效緩解這些不適的穴位——公孫穴。
【取穴位置】
在足內側緣,當?shù)谝货殴腔撞康那跋路健?/p>
【功能主治】
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
【穴位配伍】
配中脘、內關,治胃酸過多、胃痛。
【養(yǎng)生保健】
助消化
“傷食”的主要表現(xiàn)為是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穢、瀉后腹痛減輕、伴有脘腹脹滿、噯腐酸臭、食欲不振、舌苔厚膩等。中醫(yī)認為,飲食不節(jié),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濕熱內蘊,或過食生冷不潔之物,均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職,升降失調,清濁不分,化物傳導不利,而見脘腹疼痛、嘔吐、泄瀉等癥狀。面對類似的情況,可以通過按揉公孫穴來緩解癥狀。
治痛經(jīng)
中醫(yī)里,公孫穴通沖脈,督、任、沖三脈皆起于胞宮,其中,沖任二脈與女子月經(jīng)、生育有著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因沖脈具有含蓄十二經(jīng)氣血的作用。調理公孫穴,等于是對人身上十二經(jīng)的氣血進行一次全面疏導,具有行淤止痛之功。建議有痛經(jīng)的女性朋友,可以多點揉公孫穴,再喝一點當歸,治療痛經(jīng)效果更好。
補脾化瘀
人體內的十二經(jīng)中,只有沖脈可涵養(yǎng)這十二經(jīng)的全部氣血,因此調理沖脈便可全面疏導十二經(jīng)氣血。公孫穴通沖脈,對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通過按壓公孫穴消除血氣阻滯的方法是:找準穴位,以拇指稍用力按壓,以有明顯酸脹感為度。
消除感冒
對風寒感冒造成的胃部不適、頭痛、咽痛,可通過溫和按摩公孫穴來治療。由于“脾”主升,而風寒引起的虛火燥氣沉降,燥氣過多沉降在胃部,脾經(jīng)的氣自然就提升不上去,便會出現(xiàn)胃部不適和上述癥狀。按摩公孫穴,可消除胃火,補益脾氣,改善胃部不適和其他感冒癥狀。具體方法:取坐位,用拇指指端順時針方向按揉公孫穴2分鐘,再點按30秒,以局部酸脹為度。
【按摩方法】
公孫穴的按摩法十分簡單,找準公孫穴后用拇指指腹著力于公孫穴之上,垂直用力按壓,按而揉之,局部產(chǎn)生酸、脹、痛感,再彎曲足大趾,加強指壓的感覺,然后用揉法放松。左右兩側交替進行,10~15分鐘。每日一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