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屬于中醫(yī)“癥瘕”范疇,中醫(yī)藥在治療婦科腫瘤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中醫(yī)藥的精華在于藥物間的配伍,幾種藥物合用可以相互協(xié)同,增效減毒,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兩味藥放在一起稱為“對藥”,三味藥放在一起稱為“角藥”,現(xiàn)將這些經驗藥物組合舉例如下:
紫草、土茯苓:
紫草味甘、咸,性寒,歸心、肝經,能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土茯苓味甘、淡,性平,能解毒祛濕通絡。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紫草抗炎、抗菌、抗癌、抗血凝、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土茯苓有抗菌、調節(jié)免疫等作用。兩藥合用,主要用于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濕熱內蘊者。
三棱、莪術:
三棱味苦,性平,歸肝、脾經;莪術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二者皆可破血行氣消積,為治療氣滯血瘀型癥瘕的要藥。婦人之病,多病在肝脾,氣血郁結,腫大成積,發(fā)為婦科腫瘤?,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莪術對多種癌細胞有直接破壞作用。兩藥合用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宮頸癌等瘀象明顯者。
皂角刺、連翹:
皂角刺味辛,性溫,歸肝、胃經,可消腫排膿;連翹味苦,微寒,歸心、肺經,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F(xiàn)代研究顯示皂角刺有抗炎、抗腫瘤作用,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兩藥既可用于外陰癌、陰道癌、宮頸癌局部癰腫形成者,還可消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味苦,性寒,歸胃、大腸、小腸經,可清熱解毒利濕;半枝蓮味辛,性平,歸心、小腸經,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兩者均有抑菌抗癌作用,兩藥合用治療多種癌癥。
甘松、梔子:
甘松味辛、甘,性溫,歸脾、胃經,可行氣開郁止痛;梔子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可泄火除煩,清熱解毒。兩藥合用主要用于減輕婦科腫瘤相關治療引起的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的煩躁、抑郁等類更年期癥狀。
雞血藤、桑枝:
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可行血補血通絡;桑枝味微苦,性平,歸肝經,可祛風濕、利關節(jié)。兩藥合用可治療婦科腫瘤引起的下肢水腫,活動不利。
枸杞子、女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女貞子味甘、苦,性涼,歸肝、腎經,二者皆可滋補肝腎,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虛象較明顯者。
生牡蠣、鱉甲:
生牡蠣味咸、澀,性微寒,歸肝、心、腎經,能平肝潛陽,鎮(zhèn)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鱉甲味甘、咸,性寒,歸肝、腎經,能滋陰潛陽,軟堅散結?,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生牡蠣有鎮(zhèn)靜局麻作用,可安靜子宮;鱉甲能增強免疫力,抑制結締組織增生,故可消除腫塊。兩藥合用可在散結化瘤的同時,防止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癥造成的出血,一舉兩得。
山慈菇和浙貝母:
山慈菇有化痰散結、解毒消腫的功效,其鱗莖及葉、莖、種子含秋水仙堿,有抗癌功效;浙貝母可散郁清熱,消痰散結。兩藥可合用于各個階段的乳腺癌。
夏枯草和草河車:
夏枯草有平肝解郁、散結消腫之功;草河車有小毒,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兩藥合用于乳腺癌熱象較為明顯時。
絲瓜絡和路路通:
絲瓜絡能理氣通經絡;路路通通行十二經,可祛風通絡,利水除濕。兩藥均擅通利,常用于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
生龍牡和炮山甲:
生龍牡能鎮(zhèn)靜安神,軟堅散結;炮山甲珠能通經活血,化瘀消腫,還能下乳汁,性善走竄,引藥直達病所,為治療乳房結塊之要藥。
紫草和紅花:
紫草可解毒透疹,涼血活血;紅花可活血通經散瘀。兩藥合用治療服用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宮內膜增厚,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
生山楂和荷葉:
生山楂能行氣散瘀化油脂;荷葉可升發(fā)清陽,清除體內穢濁。兩藥合用可防治服用他莫昔芬引起的脂肪肝,肥胖者宜用,減輕體重可以改善乳腺癌的預后。
甘松和丹參:
甘松能開郁行氣止痛;丹參可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祛瘀止痛。兩者均入心經,用于蒽環(huán)類藥物引起的心臟相關并發(fā)癥。
川楝子、烏藥、橘核:
川楝子味苦,性寒,歸肝、胃經,能行氣止痛殺蟲;烏藥味辛,性溫,歸肺、腎、膀胱經,能行氣止痛,溫腎散寒;橘核味苦,性平,歸肝經,能理氣散結止痛。烏藥溫通,而卵巢癌一般認為是寒邪所致,三藥合用,可直達病所,為治療卵巢、輸卵管腫瘤之要藥。
雞內金、郁金、水蛭:
雞內金味甘,性平,有消食澀精止遺,化堅消石之功;郁金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可行氣活血解郁,為血中之氣藥;水蛭味咸,性平,歸肝經,能破血通經消瘕。張錫純認為“雞內金消癥瘕之功,誠不讓三棱、莪術矣”。女子癥瘕,多為氣滯血瘀之病理產物,三藥合用兼顧氣血還能消癥瘕,化積滯,多用于各種婦科腫瘤或伴有消化功能障礙者。
田基黃、茵陳、垂盆草:
田基黃可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消腫;茵陳可清熱解毒退黃;垂盆草可清熱利濕,消癰退腫。三藥合用可以治療化療引起的轉氨酶升高導致的惡心厭油膩、納差乏力、肝區(qū)不適、腹脹便溏或皮膚黃染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