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I/II期試驗的長期隨訪分析結果顯示,伯舒替尼為其它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耐藥或抵抗的慢性期CML患者提供了更持久的響應,并且安全性良好。
伯舒替尼為一種強效的口服蛋白激酶Src/Abl雙重抑制劑,2012年9月4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一項I/II期試驗的長期隨訪分析結果顯示,伯舒替尼為其它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耐藥或抵抗的慢性期CML患者提供了更持久的響應,并且安全性良好。研究發(fā)現很多基線因素如費城染色體陽性(Ph+)細胞計數可預測預后。
雖然,很多患者可以成功地接受伊馬替尼或二代TKIs達沙替尼或尼羅替尼治療,但仍有部分患者會發(fā)生耐藥或難治,需要其它替代藥物。伯舒替尼可對抗大部分引起TKI抵抗的BCR-ABL1突變。
該試驗納入119名對先前多種TKI方案抵抗或不耐受的CML患者,研究人員分析了長期隨訪結果,并發(fā)表于《美國血液學雜志》上。
中位治療時間為8.6個月,中位隨訪期為32.7個月。在117名可評估的患者中,確認的完全血液學緩解(CHR)4年累積率為74%。52名患者達到了基線CHR,其中87%的患者經伯舒替尼治療后維持了確認的CHR;隨訪期間,65名未達基線CHR的患者中,63%達到了CHR。主要細胞遺傳學響應累積率為40%,包括32%達到或維持完全細胞遺傳學響應的患者。年齡≥65歲的患者細胞遺傳學響應率低于較年輕的患者。另外,對伊馬替尼抵抗或不耐受以及對達沙替尼抵抗的患者的細胞遺傳學響應率也低于先前接受其它方案治療的患者。中位CHR和細胞遺傳學響應的持續(xù)時間均未達到。
4年時,治療期間疾病進展或死亡發(fā)生率為24%,總生存率為78%。很多基線因素與長期預后有關:Ph+比率≤35%vs≥95%可預測3個月和6個月時的主要細胞遺傳學響應和完全細胞遺傳學響應。對于先前經達沙替尼或尼羅替尼治療后不發(fā)生響應的患者,總生存期低于其它患者;基線嗜堿性粒細胞增加也是無進展生存期降低的顯著預測因子。
就伯舒替尼的毒性反應而言,與之前研究中所報道的相似。最常見的非血液學不良反應包括腹瀉(所有級別83%,3/4級9%)、惡心(48%和1%)和嘔吐(38%和1%)。33名患者因不良反應中止了伯舒替尼的治療,最多見的原因是血小板減少。
這些結果可以表明,一大部分患者經三線或四線伯舒替尼治療后可以達到臨床獲益,并且大多數響應發(fā)生在治療前一年。這種持久的療效進一步支持了伯舒替尼可作為該類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