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中74%的毒副反應或許都被漏報了
摘要:研究的結論是醫(yī)師普遍漏報了化療的毒副反應,多個毒副作用見沒有顯著差別,我們有理由相信臨床試驗中報告的毒副反應普遍被低估了。
研究數據來自意大利和加拿大的三項臨床試驗:老年乳腺癌輔助化療1項,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化療2項。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比了醫(yī)師和患者報告的6種常見化療副作用:納差、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脫發(fā)。
共納入1090例患者,可評估化療周期2482個。
漏報率(醫(yī)師在治療全部周期都未報告,而患者至少在某一周期報告了毒性):整體醫(yī)師漏報率和3個試驗
中醫(yī)師漏報率。Pooleddateset-整體,ELDA-老年乳腺癌多西紫杉醇輔助化療組,GECO-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吉西他濱聯(lián)合組,TORCH-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厄洛替尼或化療組
研究中,醫(yī)師與患者對毒副作用報告一致的比例很低,醫(yī)師報告的毒副作用總低于患者報告的。患者已報告而醫(yī)師漏報的各種級別毒副作用的漏報率高達40.7%-74.4%,嚴重毒副作用的漏報率達13.0%-50.0%。
此外,研究中進行問卷調查的時間是化療周期即將結束時,這時醫(yī)師應對全部周期的毒副反應都有記錄。然而,化療導致的惡心、嘔吐等反應通常是在化療周期的開始階段最明顯,在化療周期末消退,這樣調查結果就有了偏倚,實際漏報率可能更高。
既往就有研究報道過醫(yī)師對毒副反應的漏報情況,結合本研究的情況:納入的病例數多、選擇的病種也很常見、疾病既有早期也有晚期、患者年齡既有老年也有非老年,研究的結論是醫(yī)師普遍漏報了化療的毒副反應,多個毒副作用見沒有顯著差別,我們有理由相信臨床試驗中報告的毒副反應普遍被低估了。
漏報的原因
醫(yī)師方面:
1.對常見毒性關注較少,尤其是那些不用調整治療方案的毒副作用;
2.認為有些毒性作用與治療無關;
3.對那些必然會出現(xiàn)的毒副作用
不夠關注。
患者方面:
1.問卷調研可能存在暗示作用,因而結果會低于口頭向醫(yī)師報告的量;
2.口頭報告毒副反應時比較隨意,而問卷調查則更有針對性;
3.病例記載的毒副反應和最后報告的表可能存在漏報情況。
反思
臨床試驗醫(yī)師漏報的毒副作用,會導致臨床
醫(yī)患兩方對
藥物毒副作用的認知不足。
不能準確評估藥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導致藥物(尤其是新藥)的獲益評估發(fā)生偏倚,這樣一來醫(yī)師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缺乏第一手參考資料。
臨床試驗要重新調整毒性評估體系,尤其要加強患者直接報告毒副反應的體系,提高報告的效率。即使是前瞻性的臨床試驗也會產生大量漏報的毒副反應,因此要改善毒副反應報告系統(tǒng),加入患者直接報告系統(tǒng)。
NCI目前正在開發(fā)和使用毒性報告相關軟件,這或許將有助于改善醫(yī)師漏報毒副反應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