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EB病毒入侵第一道防線如何被打開
摘要:為了解開這個謎,曾木圣研究團隊首先建立了EB病毒直接感染的高效感染鼻咽上皮細胞模型,感染率提高了近100倍。“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上皮細胞膜受體分子NRP1(Neuropilin1,神經菌毛素)是介導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細胞的重要分子。
鼻咽癌是我國華南和東南亞地區(qū)高發(fā)的惡性腫瘤,廣東是鼻咽癌的高發(fā)地區(qū)。研究已證實,幾乎所有鼻咽癌都與EB病毒感染相關。此前,科學家對鼻咽癌的易感基因、高致瘤性EB病毒亞型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可對EB病毒“入侵機制”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
筆者4月1日獲悉,腫瘤醫(yī)學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曾木圣教授團隊首次揭開了EB病毒入侵第一道防線被打開的謎團——研究團隊發(fā)現了可介導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細胞的關鍵分子NRP1,并以“NRP1是介導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細胞的關鍵因子”為題,將研究結果發(fā)表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科學家已證實幾乎所有鼻咽癌都與EB病毒感染相關,而EB病毒又必須通過結合細胞表面受體分子才能進入和感染宿主細胞。“EB病毒要感染到上皮細胞,是個非常復雜的機制,需要經過很多關卡。”曾木圣說,在這個過程中病毒首先要跟上皮細胞接觸,這是一套機制;隨后,病毒被裝載到細胞中又需要經過另一套機制。
研究者此前就發(fā)現,在EB病毒表面有一種糖蛋白叫gB,gB表達量多的病毒可高效感染上皮細胞,但一直以來“推動”gB感染的上皮細胞受體是什么,病毒入侵的防線是怎樣被打開的,大家并不清楚。
為了解開這個謎,曾木圣研究團隊首先建立了EB病毒直接感染的高效感染鼻咽上皮細胞模型,感染率提高了近100倍。“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上皮細胞膜受體分子NRP1(Neuropilin1,神經菌毛素)是介導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細胞的重要分子。
有了NRP1的作用,病毒入侵的一道道“關卡”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被“推倒”了。“舉個例子,NRP1可以和gB上的一段特殊結構域發(fā)生相互作用,使得EB病毒以一種內吞機制進入鼻咽上皮細胞,實現感染,而NRP1依賴的EGFR-ERK信號通路也被激活了,最終成功感染并導致癌癥發(fā)生。”曾木圣說。
這一研究發(fā)現有何意義?“過去鼻咽癌的治療都是
放療、化療,但很多腫瘤都是通過這些方式治療的,沒什么特異性。這一發(fā)現為研發(fā)EB病毒
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研發(fā)以NRP1為靶點的抗EB病毒感染的小分子抑制劑和抗體,為最終實現更優(yōu)化的個體化治療打下基礎”。